中国迎来“生态觉醒”

作者:王建华 李来房 董小红 来源:新华网
2015-06-05 17:32:11

   抢应人类文明换代

   全球主流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已经历三个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已三百年之久,其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最近数十年爆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再无能力支撑工业文明继续发展。

   1987年,人类的生态足迹第一次超出地球自我更新能力。这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限制超额消耗资源能源造成的。人类需要开创新的文明形态以延续生存。

   “生态文明”进入人类视野。在国际学术界,农业文明被称为“黄色文明”,工业文明被称为“黑色文明”,生态文明被称为“绿色文明”。

   生态经济学家、原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引导人类生态文明,因为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本质冲突使资本主义成为反生态的社会制度。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西方生态学者在反思生态危机后持此类观点。

   虽然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部分缓解了自身生态危机,但这是主要建立在谋取生态霸权、剥削别国生态资源、转嫁生态包袱甚至破坏全球生态环境基础上的。

   赵凌云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这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

   同时,古老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诸如“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思想,也将使中国有能力成为人类文明换代的率先响应者。

   很多西方生态学家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联合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就必须汲取2000多年前孔子的智慧。”

   生态文明内生互利

   中国社会制度性质决定其生态文明道路不会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对外生态掠夺和危机转嫁式的,而是内生与互利的。

   200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在其后5年间,中国仅在2011年被美国反超。

   中国宣布其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左右。此外,还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早日达峰。

   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必须付出艰巨努力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中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进入下降通道,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分别在2006年、2012年出现了拐点,而主要大气污染物叠加总量和水污染物叠加总量的峰值很可能在2016年-2020年间出现。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还体现在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包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援助、向发达国家借鉴有益经验,以促进维护全球生态安全。

   中国商务部和环保部2013年初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的文件,旨在指导中国企业规范对外投资合作中的环保行为,在国际上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约1400亿美元,并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政府三部委今年3月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其中专门强调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分析人士说,中国倡议筹建、资本金达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生态环境也将给予高标准的衡量。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过去4年间,已安排约3亿元人民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能力培训、技术设备等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从2015年开始,中国每年的对外援助资金扩大1倍。

   制度法治日益趋严

   美国环保署中国问题专家沃尔夫森今年早些时候评价说,环境改革势头正在中国出现,尤其是环保透明度、法律新框架、公众利益诉讼,以及严格司法执法等方面。

   迁安西南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雅安,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这里是全球最早发现野生大熊猫的地方,同时也蕴藏着中国最富集的水力资源,以及亚洲储量最多的大理石矿,它还拥有与北欧国家同等水平的森林覆盖率。

   2011年,它被划入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域。去年6月,它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

   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分之二的雅安,面临着如何巩固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与如何保障当地民众合理经济利益的课题,尽管它每年获得的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金额都会增长。

   “生态安全”于2014年4月被首次公开列入由11个领域安全构成的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之中。

   雅安必须严防中国东部地区的落后产能向这里转移。在最新制定的一系列严格制度中,它首次划定了资源、环境、生态三个方面的生态红线。生态考核不达标的党政官员很可能面临“一票否决”并影响升迁。

   雅安辟建了一处循环经济示范园,以及一处集中接收本地生态转移企业的“飞地产业园区”。这里还正在筹划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以保持更大范围的生态平衡,并吸引游客、创造收入。

   农民华云刚一家是当地的富裕家庭之一,即使以东部地区农村的标准衡量,去年这个五口之家30万元的纯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华云刚说,今年的纯收入将增长2倍。

   50岁的华云刚是雅安开辟生态型农业经济的受益者。他所在的汉源县曾因山石裸露、土地贫瘠而被邻县群众戏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10年前华家年收入还仅为1000块钱左右,甚至难得吃上饱饭。

   2008年后,汉源按照山地海拔高度垂直分布种植的70万亩水果蔬菜开始一年四季交替收获,特殊的气候令这里的果蔬品质优良、价格甚高。

   华云刚外出成都打工的儿子回来帮助他经管20多亩山地果园。“现在,这里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了。”华云刚的儿子说。

   雅安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也遇到了带有全国普遍性的一些障碍。当地水务局官员说,在执法中,会因无法可依而对环境损害行为束手无策。

   虽然中国迄今已经制定了多达120余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但有些领域依然存在制度空白或制度缺陷。

   分析人士预料,中国立法机关将尽快着手制定和修改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等生态环保法律制度。

   “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领导层虽然最新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但这与西方纯粹生物学角度主张的“零增长”,以及极端生态保护主义者主张的“反增长”不同,这是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主张。

   “一个最鲜明特征是,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生态自觉基础上主动推进的历史过程,它追求实现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步与协调。”赵凌云说。(参与采写:李俊义、刘欢)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