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谋利就是为党分忧(县委书记风采)——记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

作者:本报记者 朱竞若 余荣华 来源:人民日报
2015-06-26 16:44:47

为民谋利就是为党分忧(县委书记风采)——记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

  图为二○一一年五月,王宁调研幼儿园发展建设情况。

  人民视觉

  开栏的话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

  在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一大批县委书记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他们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作出了骄人的成绩,他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和赞许。本报自今日起开设“县委书记风采”专栏,介绍10位“一线总指挥”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这里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驻有众多中央、国家部委机关,落户大批金融大企业。这里是北京老城的组成部分,什刹海、恭王府、牛街、天桥和大小胡同,珍藏千年古都气韵文脉。这里也有拥挤喧闹的“动批”待疏解,数万户平房居民盼新居。

  这就是北京市西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满五年,王宁担任西城区委书记也满五年。在最贴近红墙的区域,管理这非同一般的50平方公里土地,是怎样一份责任?王宁说,如履薄冰。

  “群众左腿痒,你老挠他的右腿,群众能满意吗”

  服务中央、服务驻区单位,是西城区的光荣使命、重要职责。王宁说,西城各项工作,必须坚持“红墙意识”“首善标准”。

  “红墙意识”,起源于紧邻中南海的西长安街街道,经王宁倡议,上升为全区工作指导。他说,“红墙意识”,就是中央方针政策、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生根。与红墙最近的地方,工作标准必须最高。西城区干部说,坚持“红墙意识”,我们“逢标必夺”!

  最贴近红墙,也最贴近百姓。西城区常住人口130万,高度密集。“我们的居民都是‘中南海的邻居’,让他们过上幸福舒心的日子,也是在保障服务中央。”在王宁身上,民生情怀是“红墙意识”的另一面。

  2011年5月,王宁带队到百万庄西社区调研。一批居民老楼令他震惊:地基下沉,设施老化,靠煤炉取暖,公用厕所。“生活在这,既不安全,也无尊严。”王宁当即决定,将此作为区重点民生工程。

  在他的推动下,市领导考察走访,予以支持;西城百名干部组成工作组,集成政策。百万庄棚户区改造,最终成为北京全市棚改开始后中心城区首个项目。

  启动一个月,七成家庭签订搬迁协议。年近七旬的苏卫国,原有住房27平方米,住祖孙三代,老两口只好到郊区租房住,棚改后得到两套安置房,常年皱着的眉头笑开了花。

  “我们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但仍有14万户居民住在平房区,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王宁说,“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解决,但我们要多措并举,让百姓看到希望。”去年西城区推进3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6605户居民受益。今年,又增加7个项目,年底将完成1万户改造任务。

  走基层、听民声,向来是王宁的工作法宝。为什么如此重视?他有一句“名言”——“群众左腿痒,你老挠他的右腿,群众能满意吗?”面向问题沉下去,解题办法浮上来。停车难困扰平房区居民生活,他调研时主动“讨教”,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启发了他,“能不能让我们自己把胡同管起来?”胡同停车居民自治,已在西城试点,效果很好。

  书记身先士卒,西城近年来坚持“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行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9.9万件;暂时不能解决的,各委办局积极研究方法,促成了一批创新制度的出台。

  “宁在新中失败,不在旧中成功”

  走进王宁的办公室,有两张图令人印象深刻。

  一张西城区域全图,占了大半墙面,地图上,铅笔勾画的痕迹比比皆是,画满了就换一张。他说,作为一级地方党委的书记,全面发展的责任,时刻不能懈怠。

  一张“区委书记职权目录图”,将15项职权的内容、依据、廉政风险等级,一一列出。这样的图表,西城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各有一份。“织密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必须从自身做起。”王宁说。

  规范权力运行,谋划全面发展,王宁揪住党建工作这个“牛鼻子”,强调要将党的建设与推动改革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他常讲,如果一个党员带动十个人,全区十万党员就能带领一百万群众,占到常住人口的2/3,这是推动发展的多大能量啊!

  西城区委提出“党员意识和党员作用的双提升”目标,在工作中着力打造区域化党建品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将党组织建在民生项目上、建在网格里。

  王宁介绍,西城区体现首都“四个服务”职能最直接、最集中,深入分析区位特征和资源禀赋后,区委提出了“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和优质环境,西城区金融街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新三板”、丝路基金和亚投行陆续落户西城,金融街实现新跨越。

  深化改革,王宁常说:“宁在新中失败,不在旧中成功。”2014年起,西城区选择教育为改革突破口,第一脚就踏入“深水区”,实行学区制、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教育集团规模,推动教育均衡、公平。2015年,西城区又确定107项改革任务。

  党委书记要抓班子、带队伍,王宁说:“严管更是厚爱。”西城连续两年选派近400名机关干部,一年全脱产挂职,派往涉及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棚户区改造以及基础较薄弱的社区,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成为一线生力军。

  今年,西城区又有14名优秀机关干部下社区,竞选社区党委书记。更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实现更好的发展。

  “要热爱这座城市,投入极大感情,锲而不舍”

  在西城当区委书记,最难的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王宁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西城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

  西城区面积不大,但有大大小小70多个市场。这其中,就有包含9个市场、1.2万个摊位、3万余从业人员、聚集人口近10万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全国赫赫有名。直面首都新城市战略定位,直面开发强度和人口承载力两个“天花板”,市场疏解箭在弦上。

  如何疏解?这是西城当前的首要城市难题。首先,王宁在区内统一思想:“集聚是发展、疏解也是发展”“服务管理是发展、环境也是发展”;其次,创新办法、攻坚克难。

  “疏解别人,要先向自己动刀!”从区属产权市场起步,王宁亲自上阵做思想工作。一位商户见面就说:“王书记,听说你想灭了我们?”王宁说:“我是来帮你更好地发展壮大。”窝在西城空间受限、业态落后;搬迁出去,空间大,可以发展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业态,政府还有支持……他娓娓道来,原先气冲冲的商户想通了。

  “不能简单粗暴,要为疏解对象想办法、找出路,因势利导做工作。”去年,“动批”9个市场已关闭搬迁一个,其他也在有序推进。今年,西城区属职业教育学校的搬迁也将启动。王宁说,疏解出的空间,将优先安排更好服务市民的功能。

  难题不止于此。西城1/5的面积是文保区,文物保护、景观修复和居民生活改善,如何兼顾?大栅栏杨梅竹斜街试点,王宁倾注心血。从最早的整体开发、大拆大建,演变成整条街的修缮保护,到现在的小规模、渐进式腾退改造,获得各界认可。

  这几年,西城区还修复了大栅栏劝业场,天桥演艺区的建设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一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上,王宁脱稿说:“我本人就是北京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有着无限感情。我觉得,做好名城工作,要热爱这座城市,要投入极大感情,要锲而不舍、永不放弃。”

  城市建设管理,投入感情,就会把人的感受摆在更重要位置。王宁说,西城要把国际一流作为“一个标准”,把和谐、宜居作为“两把尺子”,找到差距、明确目标、补齐短板。

  “安全、安静、舒适、优雅、古朴”,用这10个字,他勾画了西城的未来图景,“这凝聚了我们对中央决策、市里部署的理解,也凝聚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共识。一个这样的西城,将能更好地服务中央、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