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高蕾)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现在最流行的概念之一。相对于其他行业,“互联网+”对农业的变革作用较大。“互联网+”赋予农业的变革是全方位的,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老苏加入到“互联网+农业”的创业大潮中。受访者提供
传统农业搭乘“互联网”快车
《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夏蓝宁是从绥江新滩镇石龙村走出来农村青年。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夏蓝宁深知,家乡的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希望在于发展壮大经济林果。于是,他带着乡亲们硬是将坐落在光秃秃的石滩上,土层薄而贫瘠的石龙村学堂片区前前后后都种上了半边红李子。
截至2014年底,绥江半边红李子种植总面积已达到6万亩。随着夏蓝宁的半边红李子产业越做越大,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站在“互联网+农业”风口上的生鲜电商。他说,线上线下结合,多一条腿走路,更稳当,也让农民增收多条路。
味道网联合创始人胡立善认为,“移动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除了中介环节,城市消费者和农户或养殖户直接连接,‘互联网+’能够改变食品安全问题,农民或牧民的收入也将提高,实现为农民增收,为市民减负。”
不仅是农村青年,城市的青年人也加入到“互联网+农业”的大潮中。老苏是个经历颇丰的山东小伙子,爱好旅游的80后,曾用6个月时间,途径18个国家,从青岛全程骑单车到巴黎。在对新疆进行多次深入了解后,炒了老板的鱿鱼,在淘宝上开了一家老苏干果店,做起了新疆特产的生意,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老苏为何放弃了高薪的工作,而选择了在网上销售新疆特产?他对记者说,“新疆部分地区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他们的农产品销售是个大问题。长期的买卖难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道坎。我希望能帮助他们把好东西卖出去,让当地的农民多赚一些辛苦钱。现代农业也正在新疆这片广博的土地上高速发展,小微如我,希望能够在国家提供扶持政策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把天然美味的产品带给更多人。”
互联网+农业机遇背后的挑战
数字显示,目前在淘宝经营农产品的网店已经接近40万个,浙江、山东等地出现了淘宝村212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00多亿元。
如今,互联网+农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高昂的物流成本、高损耗率、专业人才的缺失,都在考验着互联网+农业的实现模式,这些都需要在一步步时间和探索中完善。”味道网CEO华海涛表示。
冷链物流,是生鲜农产品触网的一大门槛。传统销售模式,大量农产品集中运输、到站分发,分担了物流成本。互联网时代,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流通环节减少了,但物流成本增加了,尤其是冷链流通不发达,流通损耗大。
相比生鲜农产品,干果类产品的物流成本要略小。但老苏的淘宝店也面临了自己的物流问题。他告诉记者,“现在网购,大家习惯选择卖家包邮。而从新疆发快递的费用要比其他地区高,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原产地直接发货,保证了产品品质,也付出了代价。我们现在利润率低的惊人,其中成本开销最大的部分就是快递。”
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披露,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存在“千网一面”、成本高、标准化不一等问题,仅有1%盈利,88%亏损。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生产者来说,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不争的现实。数据显示,未来两年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200万。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产品往往集中上市,很多生产者担心风险,不敢“押宝”互联网。
对于“互联网+”,老苏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互联网+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尤其是传统农业加了一双“互联网”的翅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小微企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发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