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生才非偶尔 英雄立志岂徒然——访中国“辛德勒”何凤山墓地

来源:新华网
2015-08-21 11:23:34

新华网长沙8月21日电(记者明星 牟旭白旭)寂静的夏日午后,湖南益阳市会龙山公园顶峰,何凤山的墓地绿荫环绕,一束鲜花安放在他的墓碑前,寄托着后人的哀思。

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前来寻访并祭拜何凤山墓地的人士悄然增多。这位1901年出生在益阳市桃花仑一个小山村,二战时期任中国政府驻维也纳总领事的外交官,在1938至1940年间,给数千名犹太人发放了逃离纳粹魔爪的“生命签证”,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中国知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为何凤山书写的墓志铭中说,“法西斯狂潮肆虐欧洲,数百万犹太人惨遭迫害。无辜平民死中求生寻找逃奔之路,多国政府慑于淫威拒收犹太难民。在此漫天黑暗间,维也纳一处屋宇灯火犹亮,一位东方外交官争分夺秒发放签证,帮助犹太难民逃到上海和其他地方……”

益阳市博物馆副馆长符凯伟介绍,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何凤山墓于2007年修建,整个陵园像一只正在看世界的眼睛,在墓围的南边建有高3米的文化墙,象征着耶路撒冷的西墙。

如今的显耀,之前却是半个多世纪的默默无名。1997年,当何凤山去世后,女儿何曼礼在报纸刊出讣告,提及父亲曾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美国犹太历史学家索尔,立即致电何曼礼,询问此事。随后,他们找到当年犹太人及其后裔,并觅得何凤山亲笔签证。至此,这段尘封的历史浮出历史水面,赢得举世关注。

二战前奥地利维也纳是欧洲犹太人聚居地之一,总数约18万余人。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大批犹太人被捕入集中营。但纳粹当局又同意,犹太人只要拥有他国签证,便允许离开。可是,在这关键时刻,不少国家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严格限制向犹太人发签证。中国外交官何凤山顶住压力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向奥地利犹太人签发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帮助他们逃脱纳粹迫害。消息传开后,中国总领事馆前排起了长龙。

据《国际义人何凤山》一书记载:1938至1940年间,中国驻维也纳总领馆平均每月签发500多个签证,有时一个月甚至发了900个。按这个数据推算,何凤山至少签发了数千份这样的生命签证。

何凤山拯救的犹太人中,有一位是中国老百姓熟悉的罗生特医生。他拿着何凤山签发的签证来到中国。后来他参加新四军。成为四野一纵的卫生部长,医治了成百上千名中国军民,被称作新四军中的“白求恩”。

符凯伟介绍,由何凤山救出的大浩劫生还者凯地·德拉斯德由衷地说,“我父母和我的性命全赖一位与我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勇敢救助才幸免于难,他就是中国驻维也纳的总领事何凤山博士。他冒着牺牲自己生命和事业的风险,帮我们逃离纳粹,逃过了夺走我家其他亲人性命的大浩劫。”

2000年,何凤山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1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为何凤山先生建立纪念碑,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2008年,何凤山纪念牌在维也纳揭幕……

如今,何凤山骨灰被安葬黑色的墓碑下。与墓志铭相对应的墓碑左侧的大理石上,刻着他生前自勉的诗句:“大造生才非偶尔,英雄立志岂徒然。而今愿集精与力,万里前程猛着鞭。”

著名作家余秋雨为何凤山写的墓志铭中还有这样的文字:“随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绝处逢生;随其笔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随其声也,域外人士惊识中华文明;随其形也,离乱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向来低调的何凤山,很少提起当年救助犹太人的义举。他的女儿何曼礼回忆:“父亲与他同年代的中国同胞一样,为百年来中国曾经饱受帝国主义的羞辱和迫害而深感义愤,立志不让这种羞辱继续下去。所以,父亲特别同情任何受到欺凌和迫害的人们。这也就是他单纯的帮助犹太难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