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08-24 15:04:31

为实行全国人民总动员,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推动人民群众解决民主民生问题,以便激发各阶层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形成“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主张“动员蒙民、回民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同时,还在知识界、工商界以及海内外华侨侨眷中积极开展工作。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革命武装,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抗日的模范队伍。这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从抗战开始时的不足五万人,迅速发展到中期的十几万、几十万人,后期的一百二十万人。他们成了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

三、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在全国性抗战爆发的前夜,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打倒敌人必须作持久战”。1938年5月,他总结抗战十个月的经验,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指出中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只能是属于中国的。

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国民党军担负正面战场作战任务,主要进行的是正规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主要进行的是游击战。

在抗日战争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了全局性的意义,它成为人民军队作战的主要形式,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显示出巨大威力。抗战刚开始时,人民军队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总数不超过五万人,以这个数量不大的兵力去打正规战争,其作用是很有限的;但是用它去打游击,这五万人就成了五万个火种,散播到敌后广阔的土地上,可以组织起千百万群众、点燃起燎原的烈火,其作用之巨大就是难以估量的了。

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使得敌人不能保持其对占领区的牢固控制。这样,就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正面战场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所以,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对于有效迟滞敌军进攻,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上升到主要地位。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开始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攻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期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从1940年下半年起,日军加强了对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用于华北、华中的军队共有55万余人,其中用于巩固占领区的有33万余人,另有大量伪军相配合。敌后战场挑起了抗日主战场的重担。由此,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人民军队所进行的游击战也就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这个阶段是抗战时期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在这个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敌后战场抵抗的敌伪力量,到1943年,占在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

在战略反攻阶段,游击战不再是主要作战形式,因为只有进行正规战争才能达到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目的,仅仅靠游击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但是,这个阶段人民军队进行的正规战争是由游击战上升起来的,后者在相持阶段就担负了在反攻阶段向正规战主要是运动战发展的战略任务。正因为如此,在1945年8月全面反攻阶段到来时,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了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了19块。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胜利展开的。

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彪炳史册的贡献。

四、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在领导敌后军民通过开展游击战争、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努力开展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的工作。

在抗战时期,党对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抗日救亡斗争;坚持国共合作,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阶层人民,开展民主运动,推动大后方各方面的进步和抗日文化工作的发展;发展、巩固党的组织,积蓄革命力量,等等。

抗战初期,抗日民主运动是以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为主要内容的。1940年9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高压政策,大后方的民主运动一度趋向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