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明:弘扬抗战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
高扬理想旗帜、筑牢信念基石。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着力培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断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要大力弘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形成的革命文化,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聚谋发展促改革、实干兴邦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
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到日常的舆论宣传中,结合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反映抗战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要持续不断地加强抗日战争伟大历史的宣传,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地位作用。
书写时代史诗、谱写人民赞歌。要引导作家、艺术家继承和发扬抗战时期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爱国主义作为当代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吹响“时代的号角”,用全部热情为祖国和人民放歌抒怀,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把抗日战争特别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更加有效地宣传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介绍中国人民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让客观的史实、正确的史观得到国际社会更加广泛的认知认同。(《人民日报》2015年8月14日)
陈东琪: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体量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在4000亿元或40000亿元体量规模的基础上增长10%无疑属于高速,而在超过650000亿元规模的基础上增长7%至少不能算是低速。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和7月的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速大约是发达经济体(2.1%)的3.2倍,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4.2%)的1.6倍,其中是美国(2.5%)的2.7倍、欧元区(1.5%)的4.5倍和日本(0.8%)的8.5倍。如果按7%测算,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是最高的,其对世界的“中高”意义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7%既是今年上半年的宏观业绩,也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增长速度。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升级和宏观政策不断带来新活力,增加新动力,释放新能量,拓展新空间,促进新增长。(《人民日报》2015年8月4日)
林尚立:协商民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我国的现代民主源于各族人民平等共建现代民主国家的实践,强调人民联合、团结,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可以说,新中国是从协商中走来的,协商民主是新中国与生俱来的民主形式。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一直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人民民主不仅强调民众权利,而且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是国家发展与治理的主体,是民主与进步的逻辑起点。可以说,我国的国体决定了人民能够广泛参与社会利益协调、公共事务安排以及国家政策制定过程。协商民主符合这种国体要求,是这种国体要求的必然产物。因此,协商民主能够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应运而生。实践表明,它也是人民民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我国有悠久的文明史,但现代民主实践仅有100来年。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经历过曲折,但凭借根植于厚重文明底蕴的民族自觉与自信,我国自主地走出了符合国情和人民意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道路,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种自信,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精神力量和战略资源。凭借这种自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协商民主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并积极推动其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基于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协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独特而有效的形态屹立于现代人类政治文明体系。(《人民日报》2015年8月21日)
钟 君: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六大认同
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锻造信仰认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增强理论认同。要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关键是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在理论指导思想上正本清源,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剥掉当前各种错误思潮包裹的美丽外衣。还要通过努力学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汇聚价值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成价值“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共识的主要途径。还需要高度重视中国梦凝聚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作用。
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独好,凝聚利益认同。要坚决批驳各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绝不能让西方宪政、公民社会、多党制、三权分立、军队国家化等资本主义制度破坏和干扰中国的国家治理,绝不能让西亚北非的混乱场景和悲剧现实在中国重演。
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形成话语认同。首先,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改革,大力发展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尽快占据网络舆论场主导地位。其次,要学会讲故事,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
唤醒“沉默的大多数”,弘扬正能量,营造情感认同。关键是要发挥8700万党员的作用,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唱响中国共产党好和社会主义好;唤醒“沉默的大多数”的重点是唤醒和团结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的人民群众,能够在思想上、情感上跟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向同步。(《红旗文稿》2015年第15期)
喻 中:两党制或多党制易导致国家的衰败
在当今世界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采用了两党制或多党制,两党或多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两党制或多党制就是迈向“好政治”的必由之路吗?我看未必。英国、美国先后充当了世界的领袖国家,他们的政党制度恰好也是两党制,于是,在一些人看来,是否建立两党制就成为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标准。遗憾的是,两党制的信奉者没有看到,两党制或多党制既存在于英国、美国,也存在于如今动荡不安的中东、北非及其他地区。很多政治衰败、经济衰败的国家,同样实行的是两党制或多党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在两个政党或多个政党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无论是哪个政党,其唯一的目标,就是成为(或继续成为)执政党。在实践中,在野党为了成为执政党,总是千方百计地抹黑执政党;执政党的任何执政行为,在野党都会表示反对。由于执政党的任何政治决策,都不可能同时让所有人满意,因此,在野党要制造事端,要抹黑执政党,是很容易的。当前,在一些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或地区,两党之间的竞争其实已经沦为闹剧、恶搞、扯淡,两党之间的恶性竞争,不仅让政治失去了尊严,而且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改进。因为执政党动辄得咎,很多事情,即使有助于国计民生也做不成。(《北京日报》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