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提速,衔接“一带一路”

作者:本报记者 庞革平 谢振华 王云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5-09-19 09:48:19

  在广西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从南非运来的18万余吨铁矿石,不到两天就卸船完毕。不远处,40万吨级的码头和航道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在中越边境北仑河畔的广西东兴市边民互市贸易区,中国边民购买越南的海鲜、坚果,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并快速报关后,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国内各地……

  放眼八桂大地,开放开发的引擎带来崭新的活力。

  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对接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12年来,借力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与东盟加快全方位合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急先锋”和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奏响开放开发的最强音。

  构建立体联通枢纽,无缝衔接“一带一路”

  4月初,越南—广西—苏满欧公铁联运多国跨境线路开通,微软公司在越南生产的电子产品成为该线路的首批货物,经中越直通车到达中国凭祥友谊关口岸,再前往苏州保税港区,由接驳苏满欧国际列车从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出境,经蒙古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这是广西首条连接东盟和欧洲的陆路直通线路,南宁震洋物流有限公司和丹麦马士基航运公司携手开拓该线路,看中的正是广西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国际运输通道。

  静卧于北部湾畔的广西,如今已蝶变成为沟通内外的国际交通枢纽。

  以前,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广西长期处于路网交通的“神经末梢”,区位优势很难转化为发展动能。意识到瓶颈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加强连通东盟、衔接“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海路建设换挡提速。去年10月28日,广西北部湾港开通首条直航东盟的“中国钦州港—韩国—印尼—泰国—越南”外贸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已达到35条,与东盟地区的文莱、印尼、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建立了海上运输往来;以北部湾港为基地、包括东盟47个主要港口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已正式成立;已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达74个,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1个港口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

  陆路建设风生水起,“大动脉”与“毛细血管”融汇贯通。广西毗邻东盟的主要边境城市均已开通高速公路,经越南通往东盟国家的12个国际公路通道接点中,4个高速公路接点已建成2个、在建1个;8个普通公路接点全部建成高等级公路。高铁动车运营里程1500多公里,通达全国13个省份。南宁至贵阳高铁近期将开工建设,经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连为一体。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介绍,“十三五”期间,广西将投入超过1万亿元,着力建设北部湾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面向西南、中南、粤港澳、东盟的综合运输通道。

  目前,广西正积极推进“五网”同建——与东盟国家共建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海运网、航空网、通信网,将着力广西打造成为立体多维的海陆联通枢纽。

  简化通关畅通物流,发展互利共赢产业

  中马钦州产业园多个项目完成主体施工,马中关丹产业园钢铁项目一期正式动工,开创中马“两国双园”新模式;由广西农垦集团在印尼承建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有10个项目建成运行,累计为印尼上缴税收2000多万美元;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在与越南方面合拟两国共同总体方案……

  随着与东盟国家经贸交流合作的纵深发展,广西不断丰富对东盟的开放平台,发展了一大批互利共赢的跨境产业,依托合作园区扩大双向投资,带动进出口贸易。

  依托中马“两国双园”、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等境内境外园区,广西将承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服务中国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未来,还将构建与东盟的跨境产业链、跨境物流链、跨境金融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形成利益共享的区域价值链。

  围绕棕榈油、橡胶、有色金属、粮油等地区特色优势产品,广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构建通达高效的跨国物流大动脉。同时构建“南菜北运”流通大通道,畅通东盟国家与中国北方的农产品物流,建设中国—东盟南北果蔬集散中心。

  广西努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便利通关环境。探索实施“两国一检”新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北部湾经济区口岸实现通关一体化,“六市一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等措施大大缩短企业办理查验时间。不用口岸卸货,程序简化,通关时间大大减少,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更加青睐广西。

  数据显示,2014年广西进出口额达到405.5亿美元,增长23.5%,排名全国第五;其中,广西与东盟贸易占全区外贸总额的49%,同比增长24.9%。今年1—7月,广西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达到859.5亿元,同比增长17%。

  释放政策机制红利,打造要素配置中心

  广西位于“一带一路”衔接点,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富集于此,各种政策、机制落户于此,广西有能力成为“一带一路”要素配置中心,且具有明显优势。

  随着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中越边境市东兴建立起全国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创造全国第一个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地区,成立全国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

  “顾客可以拿着店里开的小票到结算中心付款,商铺经营主可以直接与结算中心进行结算,大大方便了我们。”在东兴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区,经营越南特产的越南商人陈尚丽生意很是红火。东兴中越边民互市贸易交易结算中心每天的交易额约1200万元,且交易全都用人民币直接结算。

  政策机制优势不仅体现为沿边金融改革释放红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更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为广西成为“一带一路”要素集聚和交易基地奠定了深厚基础。201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4803亿美元。

  此外,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成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国际集聚区的核心区,成立一年多来与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印尼5国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中心。截至目前,中心先后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技术转移系列活动20余场,组织约730项技术进行展示、对接,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338项。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