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10月1日中国经济网)
9月份PMI指数小幅提高,显示之前出台的稳增长相关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或将预示中国经济下行态势趋缓,趋稳苗头初露。笔者以为,中国经济在9月出现的增长回稳势头还是相对式微,PMI指数仍运行在荣枯线下方;新订单指数虽比上月有所回升,并达到50.2%,可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表现远不如大型企业,新订单指数还是低于50%,这说明中小企业的日子还是不好过,稳固经济的基础依旧薄弱。此外,积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原材料库存、生产活动预期指数等几个重要的分项指数,表现也是不如人意。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许多机遇,也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低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外贸马车前行的速度,尤其是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的持续下行态势,给我国变相输入“通缩”,这也是PMI指数多月以来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效应正不断显露,加上结构调整任务很重,内需动能有待进一步激发。
奋斗才能赢得未来!今年的国庆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够保持7%左右的增速十分不易,要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任务更加艰巨”。在致辞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他谈到了创新宏观调控方式,谈到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更谈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汇众智、聚众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积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即将展开的“十三五”的布局之年。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需要勇于推进改革开放,克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构建好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体现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环境。笔者以为,现阶段我们亟需从三个方面,来提振中国制造,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创新驱动工业转型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国制造业要把创新当做企业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的立足之本,也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面对来自生产经营、市场份额、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挑战,发展的活力与后劲就在于技术。过去,贪大求多是企业发展怪圈,但假如不跟紧当前智能制造、品牌培育、质量提升等核心发展态势,企业终究会落伍、掉队的。
机器换人,有助提升企业自动化装备水平;而“两化”融合,才能更好地由“制造”向“智造”转变。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必须加快工业制造模式向服务化、智能化转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产业的转型,还将带动我们整个社会转型、城市转型、教育与文化发展的转型。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助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能量。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国制造
“互联网+”、“自贸区”、“一带一路”等战略布局,无疑为中国产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但假如不能开辟金融创新之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中国制造与金融发展就无法进行互动融通,金融必然成为滞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梗阻。
“一带一路”机遇是中国制造应对挑战的很好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顺应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趋势,是唱响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最强音”。企业应该关注这个战略的外溢效应带来的机遇,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对外竞争势能。比如“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双向投资机会,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更还有跨境电商、开拓全球产业转移新路径的机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