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习近平主席10月19日至23日首次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正值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第二个十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意义格外重大。
欧洲专家普遍认为,习主席成功访英不但全面推动了中英关系发展,开启了两国交往的“黄金时代”,更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为中欧关系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开启中英关系新时代”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卡梅伦首相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
在英国知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奇普曼看来,习主席在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后不到一个月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于中英关系的重视。习主席的国事访问无疑是对两国所共同期待的“黄金时代”的推进。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告诉新华社记者,习主席此次对英国的访问是一次伟大旅程,切切实实推动了中英两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佩里认为,这次访问反映了中英关系的全面变化。中英两国在未来可以像朋友一样讨论世界问题,而不是试着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中英可以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法国扎菲尔欧亚合作促进协会会长、地缘政治学者贝文江认为,习主席此访对于中英两国共赢合作以及构建全球金融、商业、文化及管理新秩序有着深远影响。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欧洲与国际研究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专家雷蒙·帕切科·帕尔多指出,中英建立“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显示了英国认识到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和经济体系。西方国家似乎已完全意识到这些差别,因此渴望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
比利时研究亚欧事务的智库专家骆一德表示,习主席访英“无疑是成功的”,访问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并凸显了合作共赢的原则。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中国问题专家班可夫指出,习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成果显示,中英关系有潜力成为处理主要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典范,成为处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关系的典范,也有望成为处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
“深化中英经济合作”
习主席访英期间,两国有关部门和企业间签署了数十项合作协议,全面深化了两国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骆一德认为,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共识使得伦敦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将进一步活跃伦敦金融市场,同时便利英国及其他欧盟国家吸引中国投资。而中英签署的大量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国将参与英国核电站建设等,对英国乃至欧洲基础设施更新非常必要,也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帕尔多表示,访问期间,中英两国达成众多协议,英国从中获益匪浅,这也契合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寻求新的商业机会的需求。英国公司将获得更多来自中方的投资,同时英国在中国也开拓了很多新的机会。中英签署的多项协议能为英国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伦敦金融城也会因为其人民币业务中心地位的巩固而收获更多。
罗马尼亚资深经济评论员莉迪娅·莫伊塞则觉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的访问标志着两国投资流动、贸易和金融交往将扩大。
班可夫认为,习主席访英期间,涉及核电站的一些合作项目获得了大量关注。但同样值得强调的是习主席访英期间两国签署的合作协议的广泛性和多领域。这些合作项目加起来,将对英国的经济、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欧洲学院“欧中研究中心”主任门镜指出,英中在金融方面可以互补,因为英国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应该比较有帮助,而且英国可以在推动人民币境外投资和交易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投资货币奠定一个相当重要的基础。同时,中英在“一带一路”的金融领域方面有很广阔的合作空间。
“增添中欧合作动力”
近年来,中欧关系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而英国是欧盟重要成员,中英关系的良好发展必将助推中欧关系再上新台阶。
门镜认为,英国作为欧盟三驾马车(英、法、德)之一,在欧盟之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中英关系的发展实际上也会刺激中法、中德关系的发展,为中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合作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条件。而从欧盟机构的角度来讲,中英关系的推进能够有利于中国的声音更好地在欧盟传播。中英关系的发展实际上能够促进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
骆一德表示,欧盟和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利益契合点,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欧盟还希望看到中国参与欧盟旨在振兴欧洲经济的“容克投资计划”。同时,欧洲投资者也想参与中国为振兴亚欧互联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一些具体项目。
波兰前驻华大使舒姆斯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合作的每一次进步都证明了双方关系的稳定,良好的关系为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英国,显示出中国坚定地继续与欧盟各国以及与整个欧洲进行全方位合作。
班可夫指出,只要英国留在欧盟并保持建设性和合作性,那么积极的中英关系可以为实现积极的中国与欧洲的整体关系做出巨大贡献。未来,中欧自贸协定的达成不仅可以产生双边效应,而且也将极大推进“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综合新华社记者刘健、张建华、吴丛司、王忠华、吴昌荣、韩冰、林惠芬、罗娜、夏晓、张滨阳、赵小娜、孙奕、梁淋淋、韩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