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理论·“十三五”展望四】五中全会是将现代文明整体发展内容转化为行动的动员会

作者: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郑长忠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5-10-31 16:16:59

【光明理论·“十三五”展望四】

作者: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郑长忠

10月26日至29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了,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刚刚公布的全会公报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判断,那就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将从多个维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发展,将服务于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在中国确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进新阶段。

一、构筑整体性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历史定位

要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首先必须把握其历史定位。而要把握其历史定位,就必须将十八届五中全会放在中国现代文明形态构建的维度中来理解。

中华民族是人类最早进入国家阶段的文明体之一,在古代,我们创造了非凡成就。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化浪潮开始冲击中国。在古典文明形态崩溃之后,中华民族选择了以政党力量来领导与组织社会,建立现代文明形态。在中国自身发展历史逻辑、现代化发展逻辑与共产主义运动逻辑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在中国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文明以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使我们确立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文明形态的制度基础。经过一个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通过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以推动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在党的十四大嵌入作为现代社会发展基础性机制的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党的十五大、十七大与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涵,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发展到十八大的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六个方面内容,从而完成了现代文明形态的要素重点发展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基于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从而标志着以现代文明形态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现代文明要素重点生成与发展阶段,进入到现代文明形态整体发展阶段。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标志着以法治方式来巩固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以及为现代文明形态整体发展提供法治基础。

然而,从相应功能与作用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对于现代文明形态整体发展来说,更多的是确立结构与机制,而具体发展内容尚未系统性提出。分析全会公报,我们认为,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重要任务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实际上就是在三、四中全会确立了结构与机制基础上,全面提出了现代文明形态整体发展阶段的具体内容,并从多维度确立了现代文明形态整体构建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那就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将现代文明形态整体发展具体内容转化为现实行动的一次动员会。

二、推动协调发展与创新发展有机统一,立足确立新型现代文明形态

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存在着一对矛盾,即整体协调发展与创新突破发展的关系处理问题。创新突破发展需要打破平衡,而且整体协调发展需要平衡各方,这就意味着中国发展必须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负责任大国,中国不仅要解决好上述矛盾,还必须处理推动现代文明发展与扬弃现代性缺陷之间矛盾,从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同时,确立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这里先来看五中全会是如何解决第一对矛盾。

进入现代文明形态整体发展阶段,不仅需要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之间的整体结构协调问题,而且还要推动结构各部分的内部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因此,全会就是从这两方面来提出规划建议的。公报指出,“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同时对各部分内部系统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另外,全会还指出,在推进发展时,还要处理好整体发展与重点推进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就意味着,全会是将创新作为一种维度贯穿在各个领域,从而使创新突破发展与整体协调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由此可知,全会是将唯物辩证法贯穿在处理现代文明构建之中,做到整体发展与重点突破,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有机统一,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具有了内在自我发展动力与自我平衡演进的机制。

三、打造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格局,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文明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两方面变化:一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大大增强,二是全球化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意味着,现代文明发展必须处理两对关系:一是人与自然关系,二是民族国家发展与世界发展关系。对于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来说,同样也必须处理好上述两个关系,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应有贡献。处理上述关系,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属于从更大范围来构建整体性的内涵,另一方面中国进入到整体发展阶段,处理上述两方面内容的任务才更为急迫地被提出来。因此,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与开放发展的命题。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在处理中国与世界发展关系上,全会提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绿色发展与开放发展,分别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来推动发展的。诚然,这两方面都与中国自身发展有关,但是同时也关系到整个人类发展问题。因此,绿色发展与开放发展,是着眼于推动中国自身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统一的高度来把握下一个中国的发展,这对中国进一步发展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坚持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立足推进中特事业迈向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现代化发展逻辑与共产主义运动逻辑共同演绎的结果。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要求中国发展必须在生产力上获得提升,这就需要推动现代化建设,而在现代社会发展逻辑作用下,不可排除要让资本发挥作用。共产主义运动逻辑要求超越资本逻辑不足,推动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作为上述三个逻辑共同演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遵循中国自身发展历史逻辑节奏,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同时,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化发展逻辑的积极成果,并超越性地扬弃现代性之不足,进而形成了区别于西方式现代文明模式,也区别于前苏联发展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现代文明形态。

随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的要素重点发展阶段的完成,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富裕问题就被提出了,同时,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人们交往方式与生存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进步需要更多以共享合作为基础,共产主义因子,也以传统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无法理解的方式被实现出来。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时代的优势,在技术上与观念上超越性完成过去所无法做到的事情,从而使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发展逻辑与机制的优势,又可以扬弃现代性之不足。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全会提出了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一决定既是中国自身发展节奏使然,也是时代精神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体现。

五、遵循规律,锻造核心,保证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开始由要素重点发展阶段,进入到形态整体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与建设,也必须在理念上实现跨越性发展,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领导力量,就必须遵循规律,形成全新的发展理念,因此,“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实现整体发展,要求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念上必须发展,而且在组织上也必须进一步加强。因此,“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