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国际秩序构建的两大方向

作者:唐岚 来源:学习时报
2015-11-02 21:54:08

要务虚,更要务实

现阶段网络空间国际合作较大程度上仍停留于“明立场”“亮主张”“树理念”的阶段,基本原则、网空愿景林林总总,既有共通之处,亦不乏分歧差异。尽管合作平台和渠道十分丰富,然而技术的复杂性、国家的能力差距等增大了防范和打击网络攻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的难度。例如在攻击溯源方面,由于各方提供的证据无法证实,迄今没有一个权威的溯源机制或机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网络攻击的打击和执法效果。同时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组织、国家因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而被追究责任。从根本上看,构建秩序若只留于口头,最终只会以“法不责众”收场。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历经4年的多轮谈判,2015年7月再次提交了最新的《关于从国际安全的角度看信息和电信领域的发展政府专家组》报告。新报告进一步细化了前期的理念与原则,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行为措施。如:提出了8条“关于自愿的非约束性国家负责任行为规范、规则或原则”;9方面建立信任措施,包括建立联络点、多边磋商机制和程序,扩大和支持计算机应急小组和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的交流等;8项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涉及为确保需要援助和提出援助请求的国家提供技术与培训,帮助其制定相关战略等。鉴于当前各国在网络空间的诉求与立场仍存在较大分歧,来自20国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努力形成的成果文件意义重大。但“自愿”“非约束性”的表述,对那些在网络空间“心怀贪念”而一意孤行的国家而言,更像是一纸空文。

网络空间规则制订过程空前复杂。作为一个“具备权力投射和军事能力的工具”,互联网对传统有关安全、稳定与主权的理念提出了挑战。技术、政治、经济和贸易、军事、文化、人权……越来越多的因素被纳入网络空间规则的框架体系中,越来越多相关国际机构和组织进入网络治理体系,再加上行为体的多样化,必然带来多边、多利益攸关方和多文化之间的博弈。对全球网络空间的最大威胁不是不自由、不开放,也不是网络间谍,窃取知识产权,而是规则缺失,秩序失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