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天猫零点购物节开场后,仅过18秒,交易额突破1亿元;12分钟突破100亿元……7小时45分,交易额突破417亿元;17小时28分,交易额突破719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国平均单日零售额。
双十一阿里天猫一天销售912.17亿元,京东下单量超过3200万单,苏宁易购订单量达358%的高增长……
2009年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传奇,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这个从“11?11”所谓“光棍节”衍生出来的“节日”是民间自封的,但它恐怕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的节日。环球时报评论称“它把中国最草根、也最‘土豪’的事物纠集在一起,创造出最高大上的互联网商业奇迹,在世界范围内振聋发聩。”
“中国有13亿人口,中等收入者已有3亿人,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消费力量。”李克强总理如是说。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0%,增速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1-10月份,名义增长10.6%,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0.6%,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在世界经济整体格局持续低迷的今日,中国在消费领域所喷发的强大“潜力”为世界各国所歆羡,中国人在双十一海啸般的购物热情被世界各国瞩目。中国不缺消费潜力:三亿中等收入人口,相当于半个欧洲;中国人也不缺消费动力:由民间节日所衍生出的购物狂欢节已然证明。中国目前缺少的是面对虎视眈眈的各国企业的竞争,本土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品牌优势”、“产品质量”,将这种消费红利以市场化的方式留在本土;面对国人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中国政府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思路、提高服务意识,创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保护新兴消费萌芽,让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马车”动力更强劲,进而反哺国民经济,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很显然,对此,中国政府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对与会各部门负责人提了如下四点要求:要出台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积极适应消费者需求;要顺应民众对消费品需求的新变化,扩大内需;要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自由,不能关闭国门,更不能限制大家出国买东西;要以民众消费需求升级,促进国内消费品产业升级。
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也在近期表示,为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精神,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两文件将于近日公布。他认为,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是推动经济提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实现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同时也是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完成本年度国民经济全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因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消费、培育新供给、新动力,既关系当前,也影响长远。
高层“号角”已然吹起,百姓兜里也不缺“银子”,然而当前中国消费品市场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从低端消费品层面分析,从前依靠人口红利“中国制造”的生活类小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然不再具备价格优势,国人通过旅游、或者海淘等低成本消费方式,将目光更多投向世界市场,因而出现国人出国旅游海外抢购马桶盖之奇观,价格优势不再,产品质量和信誉即成为“中国制造”突围的关键,本土企业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应该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品牌信誉”、“产品口碑”,同时政府质量监管部门应负起责任,设计合理制度,为百姓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口,以免个别企业因利损害“中国制造”的全民口碑。
从中高端消费品层面分析,“中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折射我国零售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无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已经从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消费税,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等多方面做出部署,以期引导中国“跨境消费”回流。政府“磨刀霍霍”,百姓买不买账还得看“中国品牌”、“中国产品”自身竞争力,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面对已然不再的人口红利,环境压力,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如何在此重重困境下,华丽转身,作为中国人,笔者万分期待,期待若干年后,国人出国旅游的目的仅仅是欣赏异国之景,而非抢购区区一“马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