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两个阶段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
编者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发表了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和阐述了中国主办2016年峰会总体思路和设想。本期求是访谈特邀华东师范大学余南平教授为您解读两次讲话的重要内容。
访谈嘉宾 :
余南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精彩观点
■从拉动力增速的角度来讲,至今为止全球还没有完全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全球贸易总量的数据可以观察到,在2008年之前,前十年全球贸易整个增长的增速是7%。现在,整个贸易的增长总量下降到3%左右,跌了将近一半,这表明经济的活跃度现在有所下降。所以习主席的判断是对整体现状,包括未来中长期的解读和判断。
■原有的世界治理框架,我们讲的三架马车: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WBG)已经有点不适应现在的全球化或者多元化了,换句话说是不适应由中国增长带来的整个体量变化的发展机制了,因此旧的机制要得到有效改善。
■在这次峰会,中国应该说是以一个非常耀眼的姿态出现的。因为正逢巴黎突发恐怖事件,中国是全球处理各种问题非常得当的国家,首先政治和国内安全毋庸置疑,同时经济增长又处在这样一个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水平段上。明年我相信,中国可能会更有信心。
访谈实录
求是网:在《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一个基本判断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您怎样理解“深度调整期”这一判断?
余南平:“深度调整期”意味着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从整个全球增长的动力来看,美国虽然已经初步摆脱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失业率也达到了5%的水平,包括小时工资的增加,整个GDP也有微弱的增长。但是美国在全球的地位跟十年前相比,或者跟二十年前相比,它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量已经出现了下降。因为全球整经济形态已经发生了一个全球化的分散:美国的中心地位有所下降。从欧洲角度来讲,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摆脱欧债危机,包括欧洲内部一体化带来诸多问题的影响。因此,从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来看,由于它的人口结构,包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经济的调整结构还是在缓慢的复苏当中,特别是欧洲,目前看不到明显复苏的迹象,在未来还可能陷入再一次的整个低靡甚至衰退。
从新兴市场国家角度来看,目前金融危机以后,由于受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原来以资源出口为主导的第三世界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特别一些资源国受到油价、矿价、中国经济减速、币值贬值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了新兴市场国家目前增速也是非常缓慢。有些资源国甚至出现了局部性的衰退,比如俄罗斯、委内瑞拉这样典型的资源国,包括巴西、南非的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一些下降。因此,中国也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当中,GDP大概保持在7%左右的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有三分之一的拉动力。另外的三分之一,大概是来自于美国的经济复苏,其他各国例如东南亚的增长。所以从拉动力增速的角度来讲,至今为止全球还没有完全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全球贸易总量的数据可以观察到,在2008年之前,前十年全球贸易整个增长的增速是7%。现在,整个贸易的增长总量下降到3%左右,跌了将近一半,这表明经济的活跃度现在有所下降。所以习主席的判断是对整体现状,包括未来中长期的解读和判断。
求是网:刚才您说到国际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另外,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余南平:传统上,由我们讲的G7或者G8或者是现在扩展到G20,这些国家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进行经济增长的拉动,包括对全球经济结构的影响。现在,传统的G8或者G7国家里,除了美国稍微在G7里面有点一枝独秀以外,另外6个国家整个的经济增长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德国虽然受到中国需求影响出口的拉动,但是德国的体量,要指望它能拉动整个G7增长还是不现实的。所以原有的治理结构是以G7框架为主导的。现在,随着整个经济形态的改变,特别是中国整个经济总量的上升,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在原有的治理框架里,作为中国进行规范的范式,包括中国所提出的发展逻辑和理念,并没有在原有的治理框架下得到充分的体现。现在,原有的一些制度,比如说像传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规定的制度框架,虽然经济体量非常大,中国在里面并没有占主导发言权地位。原有的包括世贸组织(WTO)这样一个制度,也是由于经济的衰退,各国相应地采取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所以中国在WTO框架里面的施展空间,现在也变得不像刚入世的时候拉动得那么明显了。
因此,原有的世界治理框架,我们讲的三架马车: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WBG)已经有点不适应现在的全球化或者多元化了,换句话说是不适应由中国增长带来的整个体量变化的发展机制了,因此旧的机制要得到有效改善。
求是网:中国为推动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完善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改善做了哪些?
余南平:从对外角度来讲,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了的倡议。从倡议本身来讲,不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增长本身,而是着眼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体量之下,希望成为全球平衡发展的动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其实我们做了两个实质性的举动:第一个就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筹建亚投行,中国希望通过自己发展经验的积累、技术的积累,为整个亚洲落后的基础设施注入一些活力,带动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经济增长。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或双边合作,包括以丝路基金为主导,像这次习主席也跟土耳其方面达成了非常好的协议。所以我们现在对外通过两个主线,一个主线就是通过亚投行作为国际多边的经济组织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一些资金。还有一个就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多边或双边的合作机制推动经济增长,试图通过中国已经积累的良好基础设施、发展能力、资金储备,为全球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做一个整体性、平衡性的改善。当然中国也承担了作为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参与国际治理的国际责任,因为习主席也讲了好几次中国要加强对国际治理的研究和参与。
求是网: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中的“四点建议”和中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有哪些内在联系?
余南平:这“四点建议”其实跟我国“十三五规划”本身提出的中国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发展是外有呼应的。因为可持续发展,包括对环境、对发展的公平性、对发展的普及性和惠及性的考虑。创新升级也是根据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需要,包括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提出的一种内在诉求。我们只不过是把中国发展的自身需要与全球发展的本质需要做了一个内外的契合。所以这四点建议,其实跟我国目前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求是网:在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又特意提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这对G20领导人峰会和世界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余南平:因为在前不久,大概在过去几个月期里,包括从8.11中国的汇改开始,其实外界在过去几个月当中一直对中国经济持有怀疑,甚至过度唱空的看法。主要是认为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走到了所有红利耗尽的时代,没有劳动力红利、土地红利、人口红利,所有红利都已经耗完了,因此找不到新的发展动力。其实习主席在这次峰会上的表态,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自身,包括全球经济做了一个很好的回应。《The Economist》在好几个月以前,对中国的资本外流做出了很负面的评价,认为中国可能会出现大量的资本外逃,很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最近中央,包括习主席本人对整个的经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说过去我们比较强调需求端管理,也就是通过增加一些投资,比如说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地下管廊、海绵城市这样一些政府性的投资,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来支持经济增长。
但是最近,有一个新的变化,包括很多中央高层领导都提出来,重视供给侧的管理。供给侧管理实际上就是对落后的过剩产能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进行一些不必要的落后产能出清,来使中国经济能够轻装上阵。习主席的讲话,对应现在目前的经济状态,我们认为还是有相当的信心的。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有一些新兴产业主要是在消费领域也适应了中央一直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还有在科技创新端,我们也进行“工业4.0”或者“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也在向国际先进制造水平升级。因此,转型升级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这个过程比投资难,投资只要把钱投下去,立即能看到GDP增长,转型是缓慢积累的。按照习主席这个判断,我国是在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在改革和创新两者之间寻求双轮驱动,再加上进行供给侧进行落后产能的清除,中国的经济按照现在这个体量,对内有足够的消费人群,对外现在整个的转型升级能力也在上升。因此,应该对长足发展是完全有信心的。
从全球评估来看,中国现在处在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阶段。只要把握住这个机遇和阶段,只要改革到位,整个的创新措施得当,能够真正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中国还是有能力完全跨越“中等收益陷阱”。因为,中国的潜在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仅以受教育人群的“工程师红利”角度来讲,我们都还没有用尽。中国的工人红利可能已经使用得差不多了,但是我们的智力教育水平——一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所以怎么样利用这批红利,实际上完全在于对创新机制或者自主创新的做法上的行动。
求是网:在第二阶段会议,习近平主席又阐述中国主办2016年峰会总体思路和设想。中国智慧和理念明年会怎样延续?
余南平:在这次峰会,中国应该说是以一个非常耀眼的姿态出现的。因为正逢巴黎突发恐怖事件,中国是全球处理各种问题非常得当的国家,首先政治和国内安全毋庸置疑,同时经济增长又处在这样一个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水平段上。明年我相信,中国可能会更有信心。因为今年是“十三五”部署的第一年。“十三五”规划当中,尤其很多细节的规划还没有出来,包括现在有些呼吁,比如试图放松财政的弹性,如果这些措施到位,我相信明年在G20峰会过程当中,我们会看到中国将会以一个非常良好的姿态展现给世界,也就是说基本告别了过去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迈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从经济速度角度来讲,包括GDP增速角度来讲,今年有可能在三季度是一个见底的季度,四季度可能有一个缓慢的回升,明年你会发现中国经济形态的构成可能和今年相比发生了一个转变,也就是有很多落后的产能可能在逐步的出清过程当中,新的增长点开始培育起来。
G20峰会主要是讨论全球经济增长的共识和动力,要求G20各国通力协作。因为,平衡发展这是整个目前世界的主旋律,在G20的框架里,中国扮演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因为G7这个框架跟已经无力维持全球整体增长了。我们希望G20峰会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全球治理的中心力量或者核心力量,因为G20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是非常的充分的。所以未来,在明年G20会有新的议题,中国在那个时候可能已经在国际治理新的结构里面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比如说SDR的加入,中国的人民币可能变成一个国际储备货币,变成发展中国家里面第一个成为储备货币的国家。如果能达成的话,中国的国际地位,包括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发挥,也使得中国有能力或者有机会为G20框架包括全球的平衡增长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求是网:非常感谢您的精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