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开始前,李克强总理与16国领导人合影留念,留下精彩的“16+1”苏州全家福。
国际在线专稿:11月24日至25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苏州举行。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6国领导人与会。李克强总理在会晤中的讲话受到外媒的广泛关注。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文指出,李克强在演讲中强调,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将为中东欧国家提供更多的机遇。中国经济增长总量仍在增加,未来几年里,中国经济的年度增速将保持在6.5%,中国很有可能在2020年实现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的目标。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应加强在互联互通项目上的合作,中国可以帮助中东欧国家解决融资问题,升级交通、电力、工业设备等其他领域的基础设施。
文中援引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余南平的话称,欧洲债务危机后,中东欧国家急需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效率。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在欧洲地区的落实需要中东欧国家成为“后勤中心”和“经济走廊”。中国海洋石油能源技术研究所副主任宋云中表示,中国有技术和资金的优势,现在是进入欧洲市场的好时机,而欧洲需要中国的投资。投资往往是设备和技术出口的先锋,这对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来说是互惠互利的。
英国路透社刊文指出,中东欧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内企业开拓新的海外出口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强调尊重欧盟的标准,试图寻找扶持大项目融资的新渠道新方法。中国倡议设立“16+1多边金融公司”为贸易和投资提供资金,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合作融资成本,政府也无需再为项目融资提供担保。
法新社刊文称,李克强表示,北京已经准备好同各方一起探索成立16+1金融公司,中国可以根据中东欧国家的需求为其提供资金。并且如果项目使用中国产品和中国设备,中国愿意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刊文援引俄《国际进程》杂志主编、政治科学副博士安德烈·拜科夫的话称,中东欧国家期待同中国的合作能促进其经济保持增长。在拜科夫看来,保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已具备。双方在2014年的贸易额达到了602亿美元。
文中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朱晓中研究员的话称,本次“16+1”合作可能产生最重要的结果就是通过“16+1”中期合作纲要,全面开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篇章。同时总结4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亮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在中期纲要的指导下进入双边或多边合作的新阶段。(胡慧敏刘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