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特约

作者:伍聪 董天美 来源:中国网
2015-12-19 13:47:20

伍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董天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离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文化建设和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任何文化传承都必须立足于文化自觉与自信。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把握时代特点,在网络空间中树立我国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建立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将成为能否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关键。

何谓文化传承?一般是指社会文化的传继,是文化的“历时性”传播,强调的是文化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纵向传继,是文化在时间上世代传播的过程。正是通过文化的有效传承,才使得一个民族社会群体的文化不断地发展下去,并在发展中通过传承、积淀而形成特有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又成为该民族社会群体的“文化基因”,通过传承有机地参与到文化的再生产中,而互联网在其中的作用已然成为了不可或缺乃至最为重要的传继载体。

第一,互联网+推动多元文化百花齐放。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绝不是要消灭文化的多样化,而是要在多样化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求同存异,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有人曾质疑互联网将整个世界“一网打尽”,在这张大网中,全球各地的人们将会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观方面逐渐走向趋同。是否会真正形成这种局面呢?法国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一书中给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各国的历史传统与价值信仰不同、经济发展和生活习俗有异,互联网文化生态也必定是多元的。比如在网络世界中,美国华尔街白领和中国偏远农村的青年,他们关注的话题截然有异。尤其在社交网络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特征就更为明显。因此,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打破了文化疆域,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推动了世界各国文化充分交流互鉴。

第二,互联网+引导各民族文化趋于平等。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别。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也提出这一点,要“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在互联网兴起之初,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断言“世界是平的”,世界“致平”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稀缺性,目前并没有完全抹平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所以缩小信息鸿沟就成为未来文化创新中的重中之重。为此,需要树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享共治,从而实现互联网空间的公平正义。中国在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正是希望搭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为人类共同发展、造福各国人民贡献力量。

第三,互联网+丰富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样态。社会记忆是以文化积累和传承为核心的获得型遗传,而文化本身就是记忆的存在,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拓展,社会记忆本身也成为现实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具有见证意义的活化石,并为文化传承提供合理解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哪一种文化,在任何时期,社会记忆都可以通过认知性体验或者非感性手段表现出来,并具有继承和传播的特性。可以说,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社会记忆得到展现的过程,社会记忆是文化传承的基本环节和重要方式。而社会记忆的文本性和诠释性,超生命、超个体、跨时空的累积性也使得文化传承具有了延续性,使文化的传承成为可能。文化传承的现实表现就是社会记忆遗留下来的文化样态,通常运用的传统媒介诸如语言、文字、象征符号、艺术、纪念碑、博物馆以及公共仪式等,使得对过去事件的描述性阐释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成为我们传承的文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在人类社会中的快速普及,出现了多种现代化手段来记载和传播文化,其中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出现更加提高了人类这种自觉行为的效率和水平。这些都向我们显示着社会记忆的存在,展示着文化传承下来的各种社会记忆样态,使得文化传承的覆盖面更广、传播效率更高、储存方式更为便捷。

文化传承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提升的源泉和体现。互联网+时代,要使文化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就必须有效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挑战,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运用互联网大力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是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交锋的场所。一种制度如果其自己的思想辩护不居支配地位,那么这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下去,面对互联网中的文化冲突,特别是西方文化普遍主义及其逻辑生成的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西方文化渗透的危害,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及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对于网络传播的西方文化中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挥金如土、追求享乐的腐化思想,以及色情、暴力、吸毒和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我们必须坚决抵制。

第二,兼收并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时代,文化的发展繁荣更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优势,中华文化要吸纳百家优长,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优长之处。当然,学习和借鉴并非盲目模仿、照抄照搬,而是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原则。只有这种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才能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团结不同群体、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是赢得其他文化群体尊重的前提,也是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有力武器。中华文化需要植根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为此,一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二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但是,捍卫传统,决不意味着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而是要通过吸纳营养,推陈出新,促进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创新,使中华文化不断成长,充满活力。

第三,制定全面系统的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在世界中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制定和完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鼓励、引导、禁止的主体和行为,合理引导舆论舆情,保持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其次,要大力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为网络传播中华文化提供物质基础条件。再次,要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和引导,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网络内容的管理,屏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以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网站,并采取外交或法律手段予以打击;另一方面,要创建全球中文网络,广泛传播悠久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在国外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提升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价值,增进全体国人和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为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提供切实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