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一个令世界互联网瞩目的日子,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这一演讲,既立意高远,又务实担当。可说是具有全球视野、大国风范。为世界互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拿出了经过实践验证过的“中国方案”,赢得世界舆论的一致赞扬。
习主席在演讲中巧妙地运用了《道德经》中的一则典故描绘互联网的巨大作用:“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然而,互联网既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也带来了挑战,甚至潜藏着风险。短短几十年,世界被“一网打尽”,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重塑着现实业态、公共空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规则。有人惊呼,想不到一张互联网竟“拉平”了世界。然而,网络的“双刃剑”效应也随之愈发凸显。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难以逾越的信息鸿沟正异化为信息霸权的一部分,网络空间角力斗争愈演愈烈,网络监听、网络攻击潜滋暗长。恐怖主义等毒瘤也趁机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加剧着世界的混乱。如何补齐治理短板,最大限度激浊扬清,激发正能量,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将如何搅动世界风云?世界在追问,中国在思考,中国这个拥有近7亿网民、400多万网站,以及超过3.95万亿人民币的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 “大块头”当有大责任,也当有大智慧、大风范。
习主席演讲恰恰从全球视野出发,从担当大任出发,奉献出大智慧,展现出大国风范。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四项原则,即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这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指明了方向。尊重网络主权是“奠基石”,维护和平安全是“防火墙”,促进开放合作是“推进器”,构建良好秩序是“防护网”。四个方面相互为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主权是平等的,安全是共同的,网络是开放的,法治是必要的。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新理念,才能一起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以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为支撑,我们就能共同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演讲中,习主席还提出“五点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这五个“促进”和上面所提四项原则,是中国方案的思想精髓。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历来推崇“以和为贵”、“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就互联网治理来说,我们主张共享共治、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可以说,中国正在努力寻求建立一种新的网络秩序,中国也有能力和责任去建立这样一种新秩序。让这种新秩序更符合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我们就能找到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希望搭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习主席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呼唤人们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将外交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在互联网领域进行了延伸和运用。“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价值导向,在这种共同的价值导向下,各国在网络治理中才能更好地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现在网络规模巨大,参与人数众多,网络治理确实面临很多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的问题,要把网络空间治理好,需要不断深入认识。只有认识到全世界在网络空间中命运与共,才能形成更好的治理机制。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激情的时代。无人车、虚拟现实摄像、移动操作系统……大会期间,一场“网之光”博览会向人们展现着互联网的无限可能与光明前景。“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第二次互联网大会后,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的倡导下,世界人民将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的文明之光照亮人类美好的未来。
(李俭 作者为中宣部政研所研究员、北京市委讲师团特邀报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