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栖息地天然林违法皆伐后续:采伐区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

作者:苏舟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1-13 18:30:39

中国日报于2015年10月22日报道了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疑出现天然林违法皆伐事件。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对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情况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在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的范围内,存在着以“低效林改造”为名义的大面积皆伐天然林的违法事件,皆伐的天然林面积多达19,425亩。

报告一经发布,国家林业局立即通过《中国日报》独家回应称,已责成地方林业部门着手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公布。

据了解,四川省林业厅已于近期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绿色和平。调查结果显示,存在部分单位和个人超范围和擅自实施天然次生林低改的情况,但采伐区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际面积共计15400余亩。

四川省林业厅称,经查,在芦山县大川镇铜厂河河谷(包括铜厂河林场和杨开村)、宝兴县蜂桶寨乡新华村(含青坪村),存在对天然次生林实施低产林改造的情况。(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圈定地块范围内实际面积共计 15400 余亩,其中芦山县近 12700 亩(其中一个地块为矿山开采),宝兴县2700 余亩;2009年以来,在上述范围内共计采伐林木面积为12000余亩。其中实施天然次生林低改面积 9100 余亩(芦山县 8300余亩,宝兴县800 余亩),其余近3000亩为人工林商品林采伐。采伐区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

针对绿色和平报告中指出的天然林违法皆伐现象,林业厅指出,低产林改造采伐对象为集体与个人所有的林木,森林类别主要为商品林,属经多次采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 部分地块有珍稀树木分布,两地在天然次生林低改中对珍稀树木采取了一定保护性措施,调查发现部分地块保留有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树木;除经市县批准实施的近 6000 亩低改外,存在部分单位和个人超范围和擅自实施天然次生林低改的情况,其中2013 年后实施790余亩。除今年新采伐的地块外,其余均进行了更新造林,主要树种为柳杉、香樟、厚朴等。质量总体良好。

四川全省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清理整顿

针对调查发现的在低改中滥伐天然林问题,雅安市依法依规进行了调查处理和行政问责。目前,已调查处理 23起在低改中滥伐天然林案件,涉及 23 名责任人,其中刑事立案 15 起,行政案件8起;对负有领导和监管责任的22 名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其中县处级干部3人,乡科级12人, 股所级6人,场长1人。

针对雅安市芦山县和宝兴县低产林改造在实施、管理和政策层面暴露出的问题,四川省林业厅称已于 2015年10月28 日下发紧急通知,在全省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清理整顿,重申了低产低效林更替改造限制在人工商品林范围内进行和严格规范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派出工作组对部分重点地区进行了监督检查。

四川省林业厅还表示,近期将出台低产低效林改造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严明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强天然林的管理、管护和执法,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同时,研究完善大熊猫栖息地集体商品林的保护政策,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四川省集体天然林商品林的有关政策问题。

绿色和平:希望对现行的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进行修订完善

绿色和平在接到调查结果后回应称,雅安两县出现的借“低效林改造”皆伐天然林的情况暴露的是地方保护绿水青山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此次被“改造”的大熊猫栖息地,虽然因其重要地位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但除保护区以外的地区大都是集体所有的商品林(而非公益林)。这些商品林虽然是质量很好的天然林,但因其商品林的属性使其身份尴尬。如果没有更严格的措施和国家对此种类型林地更大力度的生态补偿,保护和发展的矛盾还将继续。

借由《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中不清晰的判定标准将大面积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的案例不仅仅局限在四川,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出台暂停低效林更替改造的规定。绿色和平希望国家林业局能尽早对现行2007年制定的《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进行修订完善,明确划定低效林改造对象的判定标准,停止对天然林进行更替改造,以确保2017年天保工程在全国推广后能够真正实现保护好全国天然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