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与发展的辩证理解

作者:李义平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1-21 13:57:13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过高福利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如上世界八十年代的瑞典病和眼下的希腊问题,但如果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福利水平没有提高,人民群众缺少获得感,同样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的发展。

为了辩证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一个前瞻性的认识。

1、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福利直接影响到积累、影响到创新和经济结构的提升,影响到未来经济福利。在经济学看来,生产是第一位的,生产决定消费,有什么样的生产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一个社会要提高消费水平,前提是必须提高生产水平。这里所讲的生产,第一不是简单再生产,而必须是扩大再生产,只有把规模做大,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消费供给。第二,不是简单地作大,不是平面的扩展,而是在不断创新中作大,是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创新、通过产业结构提升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扩大再生产,这样的扩大再生产是没有边界的。

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要求资本有机结构必须提高,生产资料优先发展,故而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用来消费的多了,用来积累的就少了,就会影响到发展能力和未来消费。

2、福利不是免费午餐,任何水平的福利都需要物质支持,需要真金白银。瑞典的高福利靠的是高税收、高赤字。希腊的高福利是靠高债务支持的。高税收支持的高福利无异于杀鸡取卵,减少了企业的发展基金,制约了企业发展能力的提升。作为微观层面的企业一旦失去活力,整个社会经济将无活力可言。高税收还会影响作为个体的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并最终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著名的拉弗曲线揭示,税率太高了人们将不愿意生产。高债务寅吃卯粮,是吃未来、吃子孙。高债务负担下的高福利,虽然有物质享受,但在高债务负担下却难有精神的愉悦。高债务下享受高福利,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惰性,而且很难接受紧缩政策。一旦实行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政策,就会不适应,经济问题就会演化成社会问题。而要不紧缩,就只能借债不还或者继续借债,这就是当前的希腊。

3、过高福利容易产生道德祸因,对国家的依赖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尽管高福利来源于税收,来源于各个独立的纳税人的贡献,但表面上却是由国家提供,是一种公共福利。道德祸因与公共福利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其后果如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如同不吃白不吃的唐僧肉。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率不高,如公费医疗中药物和其他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来可以就业而不积极的就业,过度的享受由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带来的闲暇,以及选择提前退休等;依赖国家自我积累、自我保障的积极性和能力被弱化。如此种种道德祸因一旦具有普遍性,就直接影响了国民积极向上的精神的塑造,也影响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

4、由国家提供的福利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再向人民群众提供福利。这样的再分配有很多弊端:一是容易产生寻租现象,制造各种机会、借口、包括贿赂掌握资源的再分配者;二是太多资源通过再分配渠道分配,会扭曲市场信号,市场的标准和再分配者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再分配的标准是人为的,市场的分配是自然的。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试图把不公平变成公平本身就可能产生更大的不公平。前一个公平是机会均等的公平,后一个公平是分配结果的平均。分配结果的平均会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市场经济要求尽可能少、尽可能适度地再分配。再分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等于政府在配置资源而不是市场在配置资源。

以上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福利会产生的弊端,只是为了使我们辩证地、全面的认识问题。实际上,如果对人民福利欠账太多,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这就是计划经济的教训。所有这些分析都不是说我们就是高福利了,相反,我们对人民的福利还有很多欠账要补,在处理福利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必须明确,我们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的福祉。如果说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更多的积累的话,那么当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则应当更多的考虑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二0二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坚持协调发展,补齐公共服务方面的短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坚持公共福利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性。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享受的公共福利不均等。人群之间公务员的福利就比较高,城乡之间有城市户口的人福利就比较高,这就诱使人们向高福利行业拥挤。人们平等地纳税,却不平等地享受社会福利,人民群众的不满更集中于此。

3、鉴于再分配容易产生不公正和腐败,政府应当尽量少取,在减税的情况下提升从微观层次由个体的人直接掌握福利的比重。

4、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依然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所在,创新和调整结构都离不开积累,通过发展才会有更持久、更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即使如此,也不能以此成为降低人民群众社会福利的借口。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