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看贵州】:大数据和大扶贫相遇,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作者:FM94.6 来源:贵州综合广播
2016-01-22 12:54:55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对此,贵州把握时机、趁势而为,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当大数据遇上大扶贫,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互联网+扶贫”,是否将成为精准扶贫的又一种创新模式?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看贵州》,今天请听贵州台记者王兴城、张勤月采制的录音报道《电商小平台、扶贫大格局》

漂亮整洁的农家乐,融合邮政、工商两块功能的农村电商服务站,在享有“中国土家第一村”美誉的江口县云舍村,除了能欣赏到民族风情和秀丽景观,还可以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为这座传统村落带来的蓬勃生机。在一个摆放着不少特产和日用品的农村电商服务站门前,江口县邮政局总经理何飞介绍了服务站如何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录音【江口县邮政局总经理何飞】:光是买和卖是肯定不能的,必须融合更多的东西,把邮政、工商和为米融合进来。比如邮政这儿,它就能够让老百姓解决金融不出乡,生活不出乡,快递、速递、寄递不出乡。

麻雀虽少,五脏俱全。云舍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不仅打通了村民的购物通道,也为当地特产出山搭建起了平台。而这样的的站点,在江口一共有58个。通过建立农村电商扶贫示范点,2015年,江口县农特产品和工业品线上完成交易近7000多万,占全县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的近10%,有效地解决了山区贫困人民“买难买贵” “卖难卖贱”的问题。

录音【江口县商务局局长陈进】: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对外连接市场和消费者,对内就连接了我们农户和产业。我们去年至今建立了58个站点,覆盖人口呢达到了70%,每个月为老百姓代买的金额达到400多万,节约了购物成本40多万元。

录音【压混】:2015年10月15日,为了积极响应我们的大健康、大扶贫政策,中国网络菜市场项目总部落户六盘水……

六盘水红桥新区的中国网络菜市场

“黔货要出山,电商要先行”。如果说江口县的电商服务站是推进农村脱贫的新思路,那么位于六盘水红桥新区的中国网络菜市场,则是一种通过大数据构建“大扶贫”格局的新模式。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说,中国网络菜市场为解决农民脱贫致富、农产品信息不流通、食品安全无保障等提供了帮助。

录音【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当地的农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还有技术方面的不完备,他不知道他要种啥最挣钱,种出来之后他卖给谁?所以我们引进了电商平台。

一方面采取流转土地自建种养殖基地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种养殖;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与种植、养殖户签订种养殖协议,以高于成本价0.5—3倍的价格进行收购,保证农民增收。中国网络菜市场项目负责人刘德富说,依托电商带动农民致富,他们要推动的就是农产品销售。

录音【中国网络菜市场项目负责人刘德富】:现在我们中国农业云大数据,通过数据汇总分析以后,再统一发布,所有的合作社、公司、农户就可以来使用这个数据。从你不知道你要种什么,到现在你知道种什么,知道种多少产多少,而且你不用担心销售;统一种植、养殖出来以后,由我们中国网络菜市场全部收购。

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和实力企业提供的销售保障,以往看天“种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盼头。尽管和中国网络菜市场合作还不到3个月,但是钟山区贫困种植户黄体云增收致富的信心却增长了很多。

录音【钟山区贫困种植户黄体云】:以前是发懵的,拉出去不知道卖多少,有他们这个我就不操心了嘛。像草莓他给我们订,他全部包,就是烂在地里也是他的,对我有个承诺有个保障嘛。

目前,中国网络菜市场实行农户自愿在家参与种养殖的方式,带动了5万多人实现在当地就业。但是刘德富认为,这仅仅是起步。在依托大数据开展精准扶贫这条路上,中国网络菜市场还将继续探索。

录音【刘德富】:打造后台的系统,全国布点,种植和养殖基地的建设和培养人才,很长的一个过程,现在接近投了10个亿了,我现在办公的是298个,但是我的物流的、仓储的、分拣的、卖场的加起来就有600多个。

新思维,带来扶贫新思路。一直关注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的凤凰网记者陈芳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贵州通过电子商务扶贫的理念十分具有开拓性,相信能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更多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录音【凤凰网记者陈芳】:理念非常新,它把大数据跟电商、物流,包括农业产业基地做成一个闭环的产业链,非常具有开拓性。我们贵州可能深山里面正好是城市里面所缺的,所以它通过这种网络菜市场的模式,能够减少很多中间环节,给我们很多的农民,尤其是贫困家庭可能带来一种全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