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及其战略意义

作者: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 韩庆祥 来源:光明网
2016-02-01 18:55:59

三、党政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调并形成合力,是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

“中国道路”引起世人关注。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或本质要义到底是什么?这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我同样认为: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或本质要义,归根结底,也是党政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的正确发挥及其协调并形成合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给出了完整的界定。这一界定包含七个基本要素:党的领导、国情基础、基本路线、根本任务、总体布局、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其一,把“党的领导”放在首位,显然注重的是党政主导力量。坚持走中国道路,要有领路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且始终把人民放在我们心目中最高的位置。这显然注重的是人民主体的力量。其二,“国情基础”,即“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所走的道路,不是别的国家所走的道路,因而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国情究竟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三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三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第一个没有变,意味着我国的首要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我国就需要且利用市场经济及其市场机制,注重市场的力量;第二个没有变,既意味着要利用市场经济及其市场机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市场的力量,又意味着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民主体的力量;第三个没有变,也意味着要利用市场经济及其市场机制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市场的力量。显然,这“三个没有变”把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突出出来了。其三,“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首先需要利用市场经济及其市场机制,注重市场的力量。坚持改革开放,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里也意味着要注重市场的力量。四项基本原则中有坚持党的领导,这就要注重党政主导的力量。这里,“基本路线”把市场力量和党政主导力量突出出来了。其四,“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就把市场力量和政府主导力量突出出来了。其五,“总体布局”,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注重市场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党政主导的力量,不然,搞民主就容易走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要注重人民主体的力量,即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六,“价值取向”,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直接讲的就是注重人民主体的力量。其七,“奋斗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主要包括目标、路径、领导主体三个核心要素。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在实质上注重的是人民主体的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党政主导力量(我们党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要在现阶段采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径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市场的力量,因为市场经济及其市场机制有助于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上述七个基本要素表明中国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容,但在归根结底意义上,其哲学思想精髓或核心要义,主要就是注重党政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的正确发挥及其协调并形成合力。实际上,当今中国共产党人既利用市场力量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后者又是前者的根本目的所在。这里就把党政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有机统一起来了。不仅如此,要真正解决好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既要在政治方面注重党政主导,发挥党政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要在经济方面发挥市场的作用,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还要在社会方面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注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言之,要把党政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有机统一起来并形成合力。

四、基于党政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调并形成合力,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和新型文明

梁漱溟认为,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文明且主要解决三种矛盾关系:一是西方文明,主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二是中华文明,主要解决人和人的关系;三是印度文明,主要解决人与其内心世界的关系。

这种关于文明类型的分析框架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然而,当今世界力量结构、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文明类型也在发生变化,因而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总体来看,可以运用“党政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力量”的框架来分析。相对而言,美国主要是以市场或资本力量为主导的资本文明,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及其话语体系大都与这种文明相关,比如美国强调的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以及金钱政治等。当今欧洲一些国家主要是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社团文明或社群文明,比如其所强调的社群主义、公民社会等话语体系,大都与此有关。当然,美国有的思想家看到了新自由主义的局限,也主张社群主义。如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哈佛大学政府学教授、美国人文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麦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1953-) ,就主张社群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一段时期,存在的主要是以党政力量为主导的文明类型。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政依然是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累社会物质财富,市场力量崛起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为创造和积累社会物质财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今,根据实践的新特征新要求,我们又进一步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就进一步把人民主体力量进一步凸显出来了。正是这三种力量的逐步协调并形成合力,才使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然,也正是这三种力量在一些方面所存在的某种博弈和冲突,也使当今我国社会出现了不少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要必须从这“三种力量”入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激发这三种力量的正能量及其活力,并使其协调发展且形成合力。正因如此,我们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根本价值取向;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党政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的协调且形成合力,是中国成为强国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三大根本支柱,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并拥有国际话语权的三大根本支柱,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并形成一种新型文明的基石、核心。这种话语体系及其新型文明,与美国的资本文明和欧洲的公民社会文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既具有竞争力,又具有魅力,也是我们充满自信的根本所在。由此,要围绕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发出中国声音,就必须集中围绕党政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的协调且形成合力而展开。这一点,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也应从学理上展开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