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4日讯(记者 胡爱善) 两会前夕的2月29日晚间,央行宣布降准——自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是央行今年的首度降准。
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深化改革大旗,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金融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点出了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去一段时间,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一“短板”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有7年之久,世界经济恢复仍然缓慢、增长仍然脆弱。当初引起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发展渐渐脱离了实体经济。2013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指出,“要继续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使金融体系真正依靠、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讲话指出了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不论是世界金融体系还是中国金融体系,它都要依附在实体经济层面上,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为此,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
在过去的2015年,中国银行业系统在服务实体经济、守住风险底线、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我国新增信贷资金11.2万亿元、理财资金8.5万亿元、债券投资6.1万亿元、信托资金2.3万亿元,通过资产证券化、不良贷款处置盘活存量贷款1万多亿元,并将新增和盘活的存量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
银监会在去年制定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健全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政策框架,加强对薄弱领域金融服务的配套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通过减费让利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1家全国性银行收费项目大幅减少。
国务院去年底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规划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为此,银监会提出,2016年要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具体表现在:实现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为了让实体经济享受到较低的融资成本,央行施行了一些列货币政策。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工作论文《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2014年11月22日以来,央行6次降息、6次降准,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0%下降到1.5%,1至3年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5%下降到4.75%。
由于这些政策的调整以及一些定向调控措施(包括再贷款、定向降准等),无风险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此外,民间借贷利率和P2P借贷利率也呈下降趋势。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企业要有利润。企业之所以叫企业,就是必须赢利。企业没有利润、大面积亏损,两三年后撑不下去了,那就不仅是速度低一点的问题了,员工收入和政府财政无从谈起,而且会带来金融风险甚至社会风险。我们的政策基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