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当年也是“女汉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08 10:26:14

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当年也是“女汉子”
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点赞“十三五”规划

中国日报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王瑜)全国唯一一名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女士,今年已是87岁高龄,她被很多人称作是见证历届人大的“活化石”、“常青树”。

点赞“十三五”规划

3月7日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申纪兰点赞“十三五”规划,表示规划是前进的方向。她说:“规划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把规划落实好、讨论好。”申纪兰表示:“总理报告讲到了千家万户、各各行业,我感到非常全面、具体。”

申纪兰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黑外套内穿了红色的毛衣,一双黑布鞋。耄耋之年的她接受采访时铿锵有力地说,“事实证明妇女是能顶半边天的。”

1954年,申纪兰以农民代表的身份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投票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6年6月,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申纪兰此前提出的“同工同酬”的建议,被吸纳到这份法律性文件中。后来,该建议被写进新中国第一部劳动法。

她说:“‘男女同工不同酬’是旧社会遗留下的封建思想。推翻旧思想,1952年我们村第一次实现‘同工同酬'”。

1951年12月,申纪兰动员全家带头入社。合作社成立大会上,她当选为副社长。那时的西沟村,妇女的自我觉醒意识还没能普遍萌芽。申纪兰带领妇女和男人们开展劳动竞赛,证明女人干活绝对不输给男人。她由此几次向社里提出要求,“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该记一样的工分”。

当时合作社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工分,女人只记5分,甚至连5分都记不上。申纪兰跟记者说,“当时就觉得太不合理了。我也是个人,我也干一天,为什么就是挣不上工分。”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替老百姓说话办事60年》一文中这样写道:

一天,申纪兰在地里撒粪,干的活虽一样,但男劳力都记10分工,妇女却只记4分工。申纪兰提出质问,记工员说:“男的就是比女的强嘛,地里的哪项技术活儿不是男人干的?”

倔强的申纪兰不信这个邪。耙地开始后,她有意与村里的一名有名的“耙式”一起干活,她死活不牵马,非踩耙不行。收工后人们都称赞她耙的地又匀又平,她一本正经地故意问记工员:“牵牲口和踩耙哪个是技术活儿?”

记工员头也不抬地说:“当然踩耙是技术活儿。”她又问:“那谁得的分多?”“这还用问,自然是踩耙得分多。”“俺今天踩了一天耙,这工分怎么记?”看着申纪兰,记工员憋红了脸,不情愿地给申纪兰记了10分。

她说:“最终实现‘男女同工同酬'是经过很多努力,跟不正确的想法斗争了很多年。”

“妇女在家里干家务活不算劳动(工作),如果真算劳动(工作)还很辛苦,你说对不对?”

当时她带头干活,男同志们都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 最后男同志发现他们心中的“弱女子”也能跟男同志干一样的活。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同工同酬”。

代表中国女性参加世界妇女大会

1953年申纪兰当选为第二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从北京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我当时在会上的发言也是提倡妇女和男人享受同等待遇。”

当时团里与申纪兰一起出席世妇会的还有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我是个农民,当时什么都不懂,热情的田华主动担当起帮我化妆的工作。”

申纪兰回忆起来说:“我当时看过电影《白毛女》,那时候电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并称,“田华艺术家演得很好,技艺精湛。”“《白毛女》甚至在世界上都很有名气。”

祖国变化亲历者见证者

回顾几十年参会历史,申纪兰表示,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说:“从交通上讲,之前来北京羊肠小道要走4天,骑毛驴从家里到县里到市里,然后坐敞篷车到太谷然后坐火车到太原。现在太原到北京坐高铁只需要3个小时就来了,这就是科学发展。那时候的北京也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有说不清的变化。总而言之,祖国大有大变化、小有小变化。”

“以前是举手表决,现在是按键,电子计票,先进多了!”

如今中外3000多名记者上会报道,用镜头、语言、文字纪录两会的一点一滴。与之相比,申纪兰说:“以前我们赴京开两会能留下的影像是非常少的”。

申纪兰坦言:“起初上会的时候我们是没有胸牌的,大家都是登记签字,一步一步的进步发展。现在的代表、委员的胸牌都可以通过机器在几米远外扫描出个人信息,帮助工作人员迅速核实是否本人。”

60年来,申纪兰在全国人代会上的提案和建议都离不开“三农”这个话题,包括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解决农村干旱地区饮水困难、减轻农民负担、假冒伪劣坑骗农民、山区公路交通、发展农村教育等,这些议案和建议见证了申纪兰履职人大代表的历程。

那些让她“激动、感动、倍受鼓舞”的时刻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申纪兰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周恩来总理家中作过客,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去西沟村看望过她。

谈起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她说:“当时我们都哭了,我们真得很激动!就像见到救命恩人一样,真得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1958年的时候,我们去周总理家里作客,还吃了一顿饭。周总理非常平易近人,对我们农民很好,我们特别感动。总理嘘寒问暖,非常关心我们,问了很多问题。”

“总理问我,你栽了多少树?我当时说3000多亩。现如今我们已经有2万多亩了。”

2009年5月25日,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山西调研时到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看望了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与老党员、老劳模、大学生村官和村民代表等座谈。申纪兰说:“习主席来我们村跟我们座谈,对我们的鼓舞非常大。”

(编辑:王辉 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