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勤:王毅部长又说出了美国人的焦虑

作者:刘志勤 来源:光明网
2016-03-09 14:36:21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刘志勤

今年两会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当属外交部长王毅的记者招待会。在今天上午刚刚结束的记者会上,王毅外长面对各路记者谈笑风生,应答自如,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特别是涉及中美关系的话题尤其引发热议,王毅外长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向世界重申了中国对美国的友好和期望,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为中美关系担心受怕的媒体感觉轻松,让少数指望中美冲突加剧,以便“火中取栗”的国家感到失望。

王毅外长的讲话表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坦荡磊落的胸怀和放眼未来与和平的高瞻远瞩。我们为王毅外长的精彩表现点“赞”!

刘志勤:王毅部长又说出了美国人的焦虑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的争论显得十分热闹。不少国际关系专家对此忧心忡忡,担心中美无法回避“修昔底德陷阱”,难免通过“一战”来决定两国的世界领导地位。这种担心未免太过于“小说化”,并带有古时好汉间靠比武决斗来“论英雄排座次”的梁山习气。很显然,用这种“梁山模式”处理当今中美关系肯定是行不通的。

王毅外长重申:中国不是美国,中国不会也不可能成为美国。中国无意取代美国领导世界。这是发自中国内心的表白,是中国百姓的真实心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王毅外长特别提出“美式思维”的话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在对待中国这个新兴大国的未来存在“美式焦虑”的根源所在。美国已经习惯于在世界上“我行我素”的生活状态和“独来独往”的行事作风,使得美国在观察判断中国的行动时陷入它自己挖掘的“潜敌陷阱”中,由此产生各种担心,焦虑和“臆想”。

其实中国没有想取代美国去统领世界的野心,也没有如此的雄心壮志。这和有没有能力没有关系,而是和中国根深蒂固的“中式思维”紧密相连的。我们所说的“中式思维”始终秉承老祖宗留下的处事哲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美式思维”恰恰相反,它坚持的是以“己”为中心的“己所欲施于人”原则,用“自己之欲,征服他人”。中国处事讲究的是“君临天下”,以文德服人,而美国则追求“军凌世界”,以武力震慑他国。哪个更好,世界自有公论。

中美两国思维方式的不同主要在于“中式思维”推崇的是“分享”,而“美式思维”则更多强调的是“独享”。特别是在许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之争,就是“分享”和“独享”之争。而中国所追求的只是在“现有国际秩序框架下,争取相应的合理发展空间和话语权”而已,丝毫不涉及美国的核心利益。中美两国完全能够做到和平共处,协同发展。

中美两国在更多的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并且向世界表明中美两国有能力处理两国共同关切的问题。如巴黎的“气候协议”以及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达成的合作谅解,说明中美两国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更没有“你死我活”的决斗理由,是历史上守城大国和新起大国之间“敌对矛盾”最少的两个大国,没有理由不能共同发展。

世界上有一个美国已经足够了,世界也不可能承受出现两个美国的后果。所以,中国的选择是绝对正确英明的:中国绝不会“另起炉灶,另搞一套”,中国只想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美好。

最近看到一个在网上流传的有关中美关系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人马丁的回忆。他记得在战场上遇到一对志愿军,把受伤的美军保护起来,并冒着可能被美军误打的威胁把这些受伤美军士兵抬到还在交战的阵地前交还美军救治。这个善举震动了所有美军,美军连长敬军礼送别那些志愿军。从那以后,这些美军士兵再不愿意参加战斗,特别是面对志愿军的战斗。马丁先生由此得出结论:如果中美之间真的发生了战争,那一定是美国人的错。

这个故事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中美双方存在着相互理解的重要性,正如王毅外长所说,当美国改变了“美式思维”,会发现前方是“豁然开朗”的新的天地。

对中美关系未来,大可不必担心过度,我们相信中美两国完全能够给世界一个“安全保证”。中美无战事,世界当共同。(刘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