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5日下午参加上海团审议时表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就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要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新的政府管理体制。(3月5日南方网)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其实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并非什么新鲜话题,而是习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重视和强调的老生常谈话题。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做客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时,就提到“有限政府”概念。当时,习近平用浙江实践案例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了解释和解读,“我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浙江过去有3000多项政府审批,减少到现在只有800多项,成为全国简化审批手续比较少的一个省。我们还通过机关效能建设,使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审批项目减少了,政府腾出更多的精力抓服务,市场的这只手壮大了,政府也可以转换出更多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去管。”
再往前看,2001年5月,在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论坛上,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已经明确提出,今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更多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习总书记何以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政府职能转变,既源于现实问题所迫,也由于客观形势所需。
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机制还存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职责边界不清晰,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过多问题,比如前置审批过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行政性垄断过多等,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提质增效、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转型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释放和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从现实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但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仍存在许多不足,既存在政府干预过度问题,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政府作用和市场功能都亟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迫切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新常态。而衡量政府职能转变无非看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看政府是不是管了自己应该管的事;二是看政府是不是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前者是政府职能科学定位的问题,后者是政府效能高低的问题。
诚如习总书记所说,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更多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做到“管”“放”联姻并行。所谓“管”就是事中事后监管,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所谓“放”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唯此,才能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扬长避短、相辅相成,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各类市场主体在更大程度上拥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拍板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推动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