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供给是真正的企业的供给

作者:李义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10 15:26:53

我们当前所以选择供给侧管理,是因为中国经济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严重压力,供给侧管理更适合结构调整。

必须明确,供给侧管理的要旨是企业在供给,企业是供给的主体。企业的供给会遵循效益原则,遵循投入和产出的规则。如果供给对它是有利的,它可以选择供给;如果供给对它是不利的,它可以选择不供给;如果供给某项产品和服务对它是有利的,它可以选择供给;如果对它不利,它可以选择不供给。资本再便宜,企业也不会盲目的上项目。即使上了项目,发现无利可图,也会及时终止,因为所有的亏空都要由企业的所有者负责。企业的供给既有创新,又有淘汰。有了企业的这些行为,才有健康的市场秩序和健康的经济发展。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以真正的企业、健康的企业为前提的。真正的企业会遵循市场规则。先天存在缺陷的企业会扭曲自己的行为,或响应号召,或追求某种不当的非经济利益。真正的企业是产权约束硬化的,它的产品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对它来说是惊险的跳跃,如果跳不过去,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企业自己。真正的企业的行为通常是长期行为而不是短期行为。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揭示,政府实际上缺少微观主体必须掌握和感知的信息和知识,政府作为供给主体是功能错位。亚当•斯密的名言是:“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方面,其生产物能有最大价值这一问题,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的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他认为把投资的权力交给大言不惭的国会议员是再危险不过了。这是因为政府既然是政府,就不可能有企业的行为。

政府官员通常是任期制,任期制容易追求任期内政绩最大。如果政府作为供给的主体,那本质上还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不就是政府带头供给和刺激号召供给吗!我们千万不能把供给管理再一次在不经意间转化为需求管理。

让企业作为供给主体,必须有健全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魅力是通过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实现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既包括刺激创新,如此而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更包括退出的机制、即兼并、破产、重组。经济发展中的危机阶段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质上就是退出的机制,是对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形成的产能过剩的强制性淘汰,是强制性地淘汰过时的、落后的、低层次的产能,淘汰一些不该上的项目。

有了以其它制度,即社会保障制度的托底,退出机制可以随时发挥作用,就不可能积累成严重的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成为严重问题,是机制不健全的表现。如果说实行供给制管理需要改革的话,政府就应当在形成真正的企业,形成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我们应当真正地相信市场经济,把它当做一种体系性的、系统的制度安排,而不是任人摆布的工具,更不是叶公好龙。欲要有市场经济的功能,必须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则。供给学派的鼻祖,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说过:“在健全的市场机制下,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充斥过剩的现象,绝不会永久继续存在。”

实行供给侧管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希望在短时间内有显著的成效。新的市场需要探索,新的高层次的产品供给需要研发,过剩产能需要淘汰。我们十分需要战略定力,需要创造让企业成为供给主体的条件,需要通过改革形成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千万不可用行政手段为新的供给加压,更不能由政府指引供给的方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