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

来源:求是网
2016-03-14 18:13:05

导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不仅仅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更吹响了绿色发展的总号角,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绿色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建设愿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总书记的“绿色”情结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调研时指出

“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调研时指出

“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015年5月27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2014年2月25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2013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013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2013年4月2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

二、绿色发展两会关键词

环保督察

政府工作报告: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强化环境保护督察。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必须严格执行,对超排偷排者必须严厉打击,对姑息纵容者必须严肃追究。

解读: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央环保督察组正式亮相,首站进驻河北。新成立的中央环保督察组主要督察省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解决和处理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及责任追究等。其中,在“党政同责”方面督察,环境领域更是首开先河。

节能环保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解读:在节能环保产业界,对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普遍充满信心。一方面,业界认为,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环保行业收益可以较为稳定地保持在8%~9%,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外企业和资金跨界加入。另一方面,“十三五”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巨大、热点频现,如PPP模式、黑臭河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土壤修复等,可能激发、带动万亿元投资,使其初具成为支柱产业的条件。

绿色金融

政府工作报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解读: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虽然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近年来得到推进,绿色证券也在一些地方有初步尝试,但是绿色金融仍以信贷为主,直接融资比重小,一些业务发展滞后。“十三五”时期,需要在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保险、财税等政策基础上,积极创新、多措并举,建立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

生态安全屏障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行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继续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解读:自2000年以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非常重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资金投入也很大。在规划方面,国家一直着力建设“两屏三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国务院颁布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在举措方面,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尤其在三江源、喀斯特等重点地区实施了区域生态建设工程。详细

三、全面把握“绿色发展”

均衡发展

人自身的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人口可持续性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变量之一,因此,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节约发展。资源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变量之一。

节约发展

节约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手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节约发展的目标。一般而言,节约发展是通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的方式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式。目前,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坚持节约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低碳发展

能源是生产和生活必需的燃料和动力的来源,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变量之一。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围绕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议题,低碳发展成为了国际性的潮流。

清洁发展

环境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空间,是吸收生产和生活排泄物的场地。由于环境存在着生态阈值,其承载能力、涵容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一旦人类活动超过环境的生态阈值,必然导致环境污染。这样,实现清洁发展就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发展

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循环发展,就是要推动全社会树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科学理念,坚持减量化优先,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大力推进再利用和资源化,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废弃物再生利用。

安全发展

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和全球化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人类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这样,就突出了安全发展的重要性。详细

四、绿色发展全覆盖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我国工业仍有着广阔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工业领域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空前紧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这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如何加快转变我国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绿色转型,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详细

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压力约束越来越紧,农业亟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只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确保国家粮食、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为首要前提、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基本遵循,完善补贴、价格等机制,大力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要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广主要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套作,实施马铃薯等主食加工提升行动,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详细

实施城市绿色发展

城市病是指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公共卫生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治本之策在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城市绿色发展。重视以空间均衡发展治理城市无序开发和人口过度聚集。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增强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绿地等主要用地要有适宜的比例,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的优化布局。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采用美国式的大城市无序蔓延发展,会成倍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采取德国城市均衡布局的发展模式,会成倍节约资源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压力。在规划管理体制上,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为空间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详细

坚持互联网的绿色发展

互联网的绿色发展,是指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晴朗起来,确保互联网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广大网民提供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自引入互联网以来,随着社会的加快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互联网空间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风清气正,很多与社会主流不相符合的低俗、不良、有害信息还污染着网络空气:网络谣言时常出现,各种政治污蔑、谩骂、诋毁、攻击、诽谤层出不穷,流氓插件屡禁不止,淫秽色情见缝插针,低俗信息不断闪现,网络黑客花样翻新……网络空间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空间,广大网民组成了这个空间的主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乱象。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它不是法外之地。治理网络乱象,涉及众多领域、众多层次、众多介质。网络企业要依法办网,监管部门要依法管网,广大网民要依法上网,网络行业协会要推动网络文明,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同时还要发挥各种监督作用,尤其需要每一个网民积极争当“啄木鸟”,养成自觉举报网络不良信息的习惯,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网络空间的净化工作中来,共同让互联网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破坏现代文明成果的“公器”。详细

五、委员之声: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着重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他认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更新了我们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这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发展理论的极大丰富和重大创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曲靖市委书记李文荣则看到了“绿色传承”的历史意义。他说,把绿色发展作为理念写入发展战略,这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深远谋划,为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提醒,在做决策时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认真履行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职责,留下绿水青山的“终身政绩”。他说,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保住“清新”,决不能盲目追求金山银山到头来毁了绿水青山。丢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也不会长久,最终也会丢掉。特别是对待那些完不成减排任务的企业,要敢于拿出“壮士断腕”气魄,下最大决心治污减排,“折断的臂腕”还可以重生,绿色生命线不能逾越。一定要寻找一条适合地方生态环境条件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绿水青山、城乡协调的发展范式。

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尤其强调企业发展的“生态责任”。他说,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生态底线绝对不能突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务必要转变发展理念,再不能走先破坏后修补的老路。一定要有“生态底线”就是“生命底线”的意识,秉承“先生态、后生意”的理念,哪怕发展慢一些,周期长一些,也一定要守住生态红线,为子孙后代留一些绿色的、生态的、长远的财富。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委书记魏小东强调了良好的生态能够转化为脱贫的支撑,当地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沿线的3个国家级贫困县,都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途径。他举例说,一个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2到4公里、林地面积5.5万亩的人工防护林建起来了,结果,林果、木材加工、家庭林场等农民专业合作社随之发展起来,光木材加工专业村就达到25个,农民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龙泽湖、秋水湖保护好了,仅河蟹养殖一项,年产值就接近1亿元,使附近农民养殖户人均增收2000元;生态改善了,黄河故道旅游景区吸引力大增,吸纳就业人数2200多人,旅游收入达3850万元。”魏小东说。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许强感觉到,生态综合效益不仅仅是区域性的,更具有全局性。他说,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域,自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面积由17年前的不到1.8亿亩上升到2.6亿亩,输入长江上游的泥沙降低了45%以上。如今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森林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近1.5万亿元。“这个价值不仅是提供给四川,更是为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详细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求是网、中国环境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