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创新唱响“两会好声音”

作者:姜 赟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3-15 10:55:18

当传播技术更加先进、手段更加多元,媒体应该因势利导,当好传声筒、扩音器,在两会的宣传报道中争取更多读者、占领更多阵地

每年的两会,都是媒体的一次“传播大战”。从“部长通道”边堆满话筒的桌子,到发布会上踊跃举手的记者,媒体是开放、透明的两会不可或缺的一景;从报纸的特刊,到网络的直播,再到手机的互动,媒体更是民主、务实的两会至关重要的一环。

或是报道,或是解读,或是观察,既有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也有会议精神的权威解读,媒体呈现出的,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两会。未来五年中国怎样?转型升级有啥高招?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民生改进的新政策……通过媒体的报道,公众能更好地了解两会,也能更多地参与进来。“问总理”“献一策”的踊跃留言、两会新闻之后的大量跟帖,意味着公众的关注,也说明了媒体的重要。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媒体则是让这一政治生活更有质量的必需手段和必备平台。

从这个角度看,报道好两会,无疑是媒体的职责所系,更是媒体的价值所在。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要让两会好声音传得更远,最根本的,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两会期间,有媒体针对年轻人的“两会观”做了一次调查,48.76%的受访者称自己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了解人大代表,39.26%的受访者认为自媒体是最快联系到代表们的渠道。这样的调查,也是对媒体的一个提醒。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政治、希望参与政治,当传播技术更加先进、手段更加多元,媒体应该如何因势利导,搭好舞台、平台,当好传声筒、扩音器,在两会的宣传报道中争取更多读者、占领更多阵地?

应该说,很多媒体都敏锐地把握到了这样的变化。一条“人大新闻发布群,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以“微信群聊”形式重现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份来自总理的神秘快递”,通过互动游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看!有人把‘十三五’画下来了”讲述普通人的“十三五”故事,被网友称为“音乐剧”……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这些作品,可以窥见今年媒体两会报道创新之一斑。贴近才能亲近,接地气才能有人气,增强“受众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

不过,媒体报道“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最新技术手段的使用背后,更是议题设置、采访能力的高人一筹。人民日报的“两会e客厅”邀请部委领导和代表委员进行网络访谈,说到底还是靠高端、权威的内容吸引受众。各种媒体的“一图速览”“N句话读懂”“十大新词”,同样需要立足于政府工作报告本身。对于两会的报道,既需要“站在田埂上找感觉”,也需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把握“内容为王”,才能更好地完成“两会使命”。

让两会好声音传得更远,更高的要求,就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当前的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分量举足轻重,“世界看中国的眼神正在发生变化”,媒体应该有这样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胸怀和底气。无论是把新闻翻译成更多语种在海外媒体落地,还是利用“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对话全球网友,两会正是一个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契机。以强劲的海外传播主动回应国外舆论关切,因势利导、解疑释惑,有助于世界摘下成见、偏见的“墨镜”,更好地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服务大局、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媒体的两会报道,不仅是两会日渐开放、透明的佐证,也不仅是中国日新月异的见证。让两会好声音传得更远、让两会正能量凝聚更多,媒体更可以成为中国发展前行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