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第一次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从沂蒙山到井冈山,从延安杨家岭村到湘西十八洞村,民生问题始终是让他牵挂的头等大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情怀,不仅体现在他一次次走进贫困地区访贫问苦时,深入田间地头、灶台炕头与老乡促膝谈心时,也体现在两会期间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中。
本届两会到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四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总书记关心、关切和关注的话题。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当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做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总书记给湖南出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湖南就此成为全国推进精准扶贫的策源地,引领全面小康进入冲刺时间。仅仅过了20天,习近平又来到山东临沂革命老区,在临沭县曹庄镇朱村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他挨个房间察看,并坐下来同一家人拉家常,关切询问家里有几亩地、搞柳编能挣多少钱、还有什么困难?听老人说家里的生活有了改善,习近平很高兴。他叮嘱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当年,中央政府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在参加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时的强调,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两会结束不久,习近平就来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新疆喀什地区的疏附县,走进维吾尔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察看了起居室、厨房、牛羊圈、果园、农机具,详细了解全家生产生活情况。他对阿卜都克尤木说,看到你们家生活有这个水平,我很高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指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去年全国两会以来,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实施;网络提速了,网费下降了;《居住证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亿万农民工告别暂住证;奇葩证明开始被清理……中央政府用实际行动表明,保障民生一诺千金,决不开空头支票。
2013年以来,每年两会,习近平都要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省份,参加代表团审议。今年的两会上,除了上海代表团和解放军代表团,习近平连续参加了黑龙江、湖南、青海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省份代表团的审议。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关切地问赫哲族代表,现在还有多少人靠打鱼为生、乌苏里江里的鱼还多不多。总书记强调,在发展道路上要发挥好制度优势,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在湖南代表团,当得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有50万贫困人口时,习近平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早日实现脱贫目标。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询问青海拉面的由来、与兰州拉面的区别、经营拉面人员的情况等。听说现在青海有2.8万家拉面店,有18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拉面经营,不少人都由此成为了企业家,习近平对此表示肯定。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民生、扶贫,永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最多的话题。关注民生,连续四年春节前后,他都会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贫困地区,把温暖和关怀送到贫困百姓的心坎上;关注民生,连续四年两会,他都一以贯之地强调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5次提到就业,19次提到保障,18次提到健康、医疗,14次提到扶贫、脱贫,14次提到民生,这些正是习近平心目中需要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补齐的民生短板。透过习近平的民生观,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位置的民本情怀。(南方网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