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蓝图开启新征程 以经济发展实效回击中国衰退论

作者:王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17 08:43:48

3月16日上午,2016年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本次“两会”集中讨论了当前中国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诸多热点问题,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 “十三五” 规划纲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了宏伟蓝图。

在欢欣鼓舞,倍感振奋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种种杂音。尤其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由两位数的GDP增长率进入逐步趋缓的“新常态”,有关中国经济开始“失速断档”,已进入“增长极限”,中国模式走入穷途末路,即将“全面崩溃”的类似言论更是甚嚣尘上,不绝于耳。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这种不遗余力唱衰中国的论调和预言其实并非什么刚刚出炉的新鲜事物,而是一直都存在着,但却从未真正应验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种观点便开始流行于西方世界,即缺少政治体制改革配合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将导致中国的完全崩溃。而1996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也预测,由于人口的飞速增长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对低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将成为其经济发展所无法承受之重,大规模的营养不良和饥荒也在所难免,这种简单模仿当年马尔萨斯且毫无新意的庸俗经济学结论当然只能落得贻笑大方的下场。

放眼当今世界,2007-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余波仍存,欧债危机开始逐渐显露,很多发达国家经济依然步履维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放缓,尤其俄罗斯和巴西更是大幅收缩。在不容乐观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复杂背景下,2015年中国仍然取得了6.9%的GDP增长率,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除印度外表现最好,而2016年两会的召开更是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从本次两会内容来看,中国已经开始适时转变其旧有经济发展战略,并力争通过供给侧改革,从依赖消费、投资驱动与外贸出口的“三驾马车”旧有增长模式,逐步转变过渡到以结构调整、化解产能、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重点的新型增长模式,以避免掉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源泉。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等几方面。以“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要求为指导,“十三五” 规划纲要也进一步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等宏伟目标。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当历史的火车转弯时,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会摔出车外。”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思维僵化,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发展者最为合适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肆渲染中国崩溃论其实正说明了中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其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地位无法被取代。展望未来,“十二五”已经胜利收官,“十三五”刚刚扬帆启航。在认清问题,对症下药的基础上,随着诸项改革措施与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地,本次“两会”所描绘的宏伟蓝图最终一定能够变成现实,中国经济也必将继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王瑛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