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较不稳定,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有人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线,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6日面对中外记者却信心满满地表示,中国不可能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总理的信心这么足,他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总理的信心绝非凭空而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新理念、新动能、新经济催生新的增长点。
一是李克强力推的简政放权让市场活力全面迸发。李克强总理将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已经提前实现减少审批事项要达到1/3的目标,今年更要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砍掉一半证照,“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去除那些不该政府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项,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空间拓展开来,解放了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天有近3万个市场主体诞生,简政放权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大大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现在国内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同时高端产品又匮乏,导致有的国人跑到国外购物,所以要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化解产能过剩,将低端的、无效的供给减掉,转向高端的有效供给。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一方面使传统产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方向转变,突破发展的约束与瓶颈。另一方面培育新产业,生产新产品,创新新业态,使有效供给更有力。
三是科技创新提供了经济新动能。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发展中国。科技创新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和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支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统筹发展规模与结构,关键是要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61次。李克强总理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9%和14.4%,三者的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四是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构建科学规范、运转高效、实施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促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正如总理所说,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中国经济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