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聚新动能 催生世界新愿景

作者:李长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22 08:47:22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今年又正值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可以相信,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的背景下,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如何一如既往地继续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将会成为本次论坛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从近段时期中国经济的表现来看,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比如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GDP增速已经从2010年的10%以上逐步滑落到目前的不足7%,进出口贸易增速下降明显,以及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失业下岗压力增大等等。但因此就断定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就此画上“休止符”,甚至变成拖累世界经济的“负能量”,恐怕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触底回升的信号,经济体中新的发展动能也正在迅速集聚。概括起来,这些新动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创新驱动战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近5年来,中国的研发投入年平均增长15.1%,研发投入金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每万人口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0年的1.7件增加到2015年的6.3件,专利申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55%,一批新技术、新业态企业涌现出来。总的来看,中国的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二是消费驱动正在取代投资驱动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2015年,中国的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66.4%,创近15年的新高,比2014年高出15.4个百分点。在投资和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充分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消费驱动占据主导不仅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还有利于扩大进口,增强国外消费能力,这对世界经济来说也是个利好。

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强化了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增强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显著特征,据统计,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50.5%,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一批战略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将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四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数量上的“刘易斯拐点”,并将成为推动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基本要素。在中国目前的九亿多劳动力队伍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超过了一亿。而在整个“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这是中国未来发展最大的资源和优势。

总之,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在6.5%-7%区间运行是有把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并不会明显减少。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30%。以此推算,未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将继续维持在20%以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相融合程度将更深,发挥的建设性的作用也将更为明显。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