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文明祭扫慰故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4-02 15:00:14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假期已至,不少人们已经开始清明扫墓祭祀活动,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祭祀使人们寄托哀思,对逝者的敬仰,让心灵得到感恩、宽慰、净化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敬重祖先的性格。

其实,一些烧纸,放炮等祭祀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延续清明文化,感恩、告慰一代代为人类文明进步,为民族国家的利益而献身的人们,还有那些看似渺小,曾经拥有过的生命。正如孔子所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这才是清明祭扫的价值所在。

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的“白色消费”高达百亿元。这与现阶段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点相悖。但是,清明节祭祀的负面影响,并非只有这一项。比如因为焚烧纸钱,祭品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空气污染;因为大量的车辆集中出行所带来的交通堵塞;一些人借扫墓之机大搞封建迷信等等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清明祭扫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日益凸显,文明祭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文明祭祀,首先要在思想上“除旧革新”,摒弃陋习。近年来,很多人为了炫耀和面子,在祭祀品上互相攀比,除了传统的纸钱、香烛之外,还弄出一些纸糊的“电脑”“电视”“汽车”“别墅”等,甚至还有人焚烧真钱,这种低俗奢华的祭祀歪风,不但造成资源浪费更有悖社会公德,并且是对清明人文传统的一种曲解。祭祀所表达的都是对已逝亲人的诚心,孝心,既然如此,就无需以烧多少纸钱,搞多么隆重的仪式来彰显,像网上祭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文明祭祀形式,就是既能寄托哀思,又能体现社会公德和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

其次,要发扬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观念。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倡导多关爱老人,对老人尽心尽责,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老人逝世后的各种祭祀形式都重要的多。

近些年来,伴随经济发展出现的个人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造成了一些青年传统的伦理道德丧失,迅速的社会变革时代老年人所信奉的观念被年轻人摒弃,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不断拉大,家庭纽带爱现代生活中不断变得松弛,养老尽孝观念逐渐淡化。

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的优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华传统节日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而清明节正是以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的的节日,传递的是对先人浓浓的感恩之情,以对祖先的缅怀为主,强调家庭的归属、强调家族的重要性与家庭的温馨。因此,应借节庆之际,不断宣传和强化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亲情纽带,树立厚养薄葬观念。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让清明祭祀远离封建迷信,低级庸俗,奢侈浪费,更多的采用文明祭祀方式,既保持清明节庄重肃穆的本来面目,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特征,让清明更加“清明”。

(周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