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氏外交”促进外媒积极报道中国新形象

作者:吴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4-03 14:31:03

在完成对沙特、埃及、伊朗的国事访问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又对捷克进行了国事访问,并赴美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3年多来,“习氏外交”又一次扬帆起航,满载而归。在此期间,不论是英美等大国的传媒,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媒体,均对习近平主席所阐释的中国外交新理念给予积极、正面、有益的评价,高度赞誉习近平主席的人格魅力与文化修养。“习氏外交”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中国外交新形象。

美、英等西方大国传媒:从“陌生感”、“排斥感”到“认同感”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外媒报道中时常见到 “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等尖锐字眼。随着习主席多次出访,新的外交政策理念得以及时传达,外媒对于中国的态度有了友善的改观。习近平在演讲中,结合当地人文背景与中国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国家政策与理念,使外媒对中国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了解,消除陌生感与排斥感,对中国认同感显著提升,到访国当地新闻报道呈现出积极和谐的声音。例如,在美国西雅图的欢迎晚宴上,习近平讲述陕西插队经历、寻访海明威足迹,以自身经历反映中国的发展变迁与对美国文化的解读,通过时下流行词汇“纸牌屋”为喻驳外界对中国反腐的误解,引起世界各国媒体的热烈反响。

外媒普遍认为,习近平访美演讲中既有“中国风范”的引经据典,也有贴近美国民众的“流行元素”,展现出习近平主席博学、自信、从容的人格魅力,将影响更多美国人对华友好。法新社报道称,习近平的讲话迷倒了在场听众,他引用了马丁·路德·金的名言,还熟知美国文化,提到了喜剧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美国外交界传奇人物基辛格赞扬习近平能把两国关系推向一个新高度。CNN报道称,在习近平笑着说出“纸牌屋”后,在场的听众对其巧妙借用美国流行文化回应敏感问题的做法给予了会意的微笑和掌声。在习近平演讲结束数小时内,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均将这一巧妙暗喻展示在标题中。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媒体:从“认同感”到“获得感”、“归属感”

“习氏外交”不仅出现于政治领域,在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活动场合,均发挥出极大的功效,从不同侧面体现大国领袖的风采,获得外国媒体与政要的一致好评,让“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相关联,展示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与远隔重洋的美英大国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与长期的贸易往来,多年睦邻友好的关系已建立起一定的认同感。习近平主席对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访问推动各大重要领域交流与合作,为到访国带来经济发展新机遇。在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当地权威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中国经济政策与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新举措;出席各国相关合作项目的签署仪式、开工仪式及揭牌仪式,十分重视将合作意向真正落到实处;参与文化、体育、艺术等民间交流活动,展示大国领袖的亲和力。当地媒体与民众不仅在经济方面获得切身利益,在精神层面增进对中国文化与价值观的获得感,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体会到参与感与归属感,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中国已有的认同感。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要与习近平主席多次会晤,在亲切友好的交谈中对中国领导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纷纷通过外国媒体对习近平主席给予高度评价。南非国民议会议长西苏鲁、总统府部长柯林斯·沙巴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随和友善,是一位谦虚而又意志坚定的领导人,作为一位睿智的政治家,真正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回忆说,“习近平懂得如何培养人才和如何用人,也善于学习他国长处,鼓励青年人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尖端技术。我听过他很多演讲和论述,他是一个很有天分、非常务实的人。”

三年多以来,“习氏外交”取得丰硕的成果,习主席渊博的学识、智慧的思考、儒雅的谈吐,让世界认识到一个真正开放、包容、和谐的中国。通过国外多元化媒介为载体的传播,“习氏外交”已成为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示中国新力量,传递中国好声音的一张新名片。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教授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助理院长 吴非

暨南大学新传专硕广告与品牌管理方向 陈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