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教育部和公安部决定近期在全国开展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而带来的问题。由于流入地的各种限制或流动人口自身的困难,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将其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农村,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在儿童的成长期中,家庭的作用相当重要,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不少人不仅在一般性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特殊的困难,而且面临安全、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甚至出现过留守儿童被性侵犯和自杀等恶性事件,引发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是流动人口问题的一个方面。过去十多年里国家出台了系列的问题,各地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使流动人口在基本权利保护、就业和居住等方面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近年来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工作也明显加快。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上都提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列为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也将此列为重点工作任务。国务院在今年2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且批准建立了由民政部牵头,27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此次在全国范围开展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第一个实质性步骤。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是一个大规模、长期性的行动体系,需要调动大量的资源。因此,要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首先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而准确把握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则是科学制定行动规划的先决条件。尤其是,要精准地开展关爱保护工作就更加需要有工作对象精准的信息。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分散,并且差异性大、变动性强,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他们的详细情况。过去许多研究机构也做过一些调查,有一些参考性的数据,全国妇联等机构还做过较为广泛的抽样调查,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已有的调查研究基本上都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总体的推论性估计,而无法把握每个留守儿童的详细情况,因此难以为此宏大的行动体系提供准确的信息。而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属于普查,一方面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全国各个地区留守儿童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准确地把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在行动内容、重点、组织、资源投入等方面给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而且给各地在具体实施时安排精准行动提供依据。
开展此项摸底排查工作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但关键是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高效的工作班子,按照要求做好摸底排查工作。此次摸底排查只是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完成后,中央和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该根据摸底排查得到数据,实事求是地分析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并据此而制定具体的任务和行动方案,包括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重点对象和重点行动领域、服务提供的体制机制及责任制度、资源投入方式、服务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安排。其中,最主要的工作一是建立具体的工作体系,尤其是要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二是要落实开展此项工作所需要的财政投入。其次,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因此不能靠一次摸底排查就一劳永逸,而是应该建立信息更新机制,在基层建立对留守儿童变化信息的动态收集工作机制,以便为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再有,应该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与农村社会福利及农村经济与社会的总体发展紧密结合,将精准关爱保护与普惠型公共服务相结合,既通过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去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也通过后者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
最后应该提到的是,要最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要依赖整个流动人口权利保护、平等化和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因此,最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后总战场”不在农村而在城市。只有等到各个城市都能向农村流动人口的全面开放,使他们能够自由落户、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流动人口不再被迫将其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农村的那一天,留守儿童问题才能够真正得到解决。
关信平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