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首届国际环保教育校长论坛暨首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4-24 10:21:24

时值4月22日第47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首届国际环保教育校长论坛暨首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4月23日在北京四中举行。本届论坛由联合国环境署、中国日报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中国日报教育专刊、北京丝路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承办,北京四中、中华环保联合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环境部宣教中心、壹心娱乐、亿利公益基金会等单位的支持。

作为未来经济的发展主力军、未来环境的持有和使用者,青少年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下一代宣传环保、鼓励青少年关注环保问题、投身环保行动、参与国际环保交流,是改善地球环境的必要一步。只有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他们才有可能在将来发自内心的,在意自己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

近年的雾霾事件所引起的公众关注,也对学生学习和健康造成影响。环境已经不是一个远离学校的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会议紧密结合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探讨了环境教育如何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如何教育学生认知感受这个世界,了解环境是如何变化的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何采取行动保护我们唯一的星球和未来。

此次论坛包括三个主题:国际环保教育校长论坛、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中国学生环保音乐会。此次论坛的目的之一即是鼓励青少年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环保中来。

校长论坛上汇集了来自联合国、国际机构、环境部宣教中心、北京市教委、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市中小学校长代表以及全国多个省市中小学校长代表等嘉宾,就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合,环境教育的理念、方式和实践活动等话题进行讨论和分享。

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突出学生自办特色,从组织筹备、宣传策划、项目执行、物料设计、资金筹集等方面尽可能发挥新时代青少年的想象力、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互联网优势,将活动办成高质量、有亮点的新型论坛。学生们以”可持续消费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畅谈了他们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各种生活创意,并以中学环保社团的名义联合签署并通过了《2016中学生可持续消费倡议》。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孩子还带着学院附中的同学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讲解音乐欣赏并用音乐解读环境。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首届国际环保教育校长论坛暨首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在京举行

联合国环境署国家官员蒋南青女士致辞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官员蒋南青表示,联合国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环保教育,发挥平台作用,将继续整合各方资源和提供支持,将之更适合于青少年的特点加以推动。在环保论坛之外,环境署还牵头组织“环保课堂走进校园”的活动,建立一个完整的环境教育、共同参与的体系。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首届国际环保教育校长论坛暨首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康兵先生致辞

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康兵在致辞中特别强调,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增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日报发起举办今天的活动,就是想为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经验交流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来思考青少年与环境有关的教育问题,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为世界的绿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首届国际环保教育校长论坛暨首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在京举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先生致辞

王军处长表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教委根据北京市实际,采取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环境教育、单独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程、学校日常生活与行为方面渗透环境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活动重要协办方,中华环保联合会张永红秘书长也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在青少年环境教育上的心得,他认为价值观的形成,是青少年与人、社会、现有观念及各种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主要依靠青少年自身,外部推动力量往往是发挥倡导、催化的作用。联合会谢玉红副秘书长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改变理念是第一步,真正让青少年从理念到习惯,需要各界的不懈努力。

环保部宣传中心教育室副主任祝真旭先生在会上发言,说“我们想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小学怎么行动?让孩子们自己调查,自己出结果,还有可以做一些宣传和普及,,这就是一种行动。这些工作其实都是大家在应对环境问题中的一种努力。”

本次论坛不仅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政府、教育界、媒体的瞩目,而且也得到了社会名人的关注。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消费倡导者宋佳——小花老师,特意为此次论坛制作了小花老师课堂,作为特别礼物送给同学们。

此次论坛为关心青少年环保教育工作的各方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这个论坛只是一个开始,主办方计划将论坛打造为年度活动,不断创新,让全社会关注环境教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