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民生实事”,让西藏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卢绍华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6-04-30 20:36:06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词之中,这里的“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则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汇,语境之中明显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显示了发展不单是为了财富积累,更重要的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增进百姓福祉,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6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安排专项资金167亿元,着力将“十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提高10个方面29项惠民政策标准。实施精准扶贫,整合安排资金770979万元,推动全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确保全区59万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高生活补助,按7%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从月人均140元提高到150元、扩大农牧民科技特派员覆盖范围、金融惠民、逐步扩大基层文化服务网点、提高教育、医疗卫生补助标准等民生工程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悠悠万事,民生最大,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治国理政就是要凸显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把涉及民生的好事落小、落实、落细,让老百姓切实看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改变与实惠,才能赢得民意,凝聚民心,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了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真真正正把民生需求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民生问题实际上也是民心问题、民本问题,家住拉萨市城关区的格桑拉姆老人幸福的说:“自己现在每天的事情就是接送孙子,孙子上学国家实行“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费。2011年,全家人搬进了政府新盖的安居工程,既宽敞明亮,又整洁卫生。因为自己超过了60岁,每个月政府还会发放140元的养老金。除了养老,还有农村合作医疗,自己去年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在医院总共花了500多块钱,报了400多元。现如今自己过上了小时候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就放佛像做梦似的”。

“知民之所思 察民之所虑”,民生问题实际上也是民需问题。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个地区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每年坚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力求满足不同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多彩性的民生需求。在中国各种幸福指数的地域调查中,西藏因百姓安居乐业、和谐稳定,幸福感强,综合幸福指数排名名列前茅。

民生关乎人民福祉,民生关乎发展稳定。现如今免费教育、免费体检、所有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等等民生举措实现了雪域儿女等待了千年,祈祷了千年的心愿。随着“十三五”规划的纵深推进,类似的民生措施会更好更多,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将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