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不变”的经济大势里主动“求变”

作者:周成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1 15:58:42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说道,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不容易,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常态,这不是新瓶颈,而是新挑战和新机遇。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因此,我们就必须了解和认识新常态,并且根据新常态的规律做战略的调整和布局。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我们认识新常态也该放平心态,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不是不增速了,只是换了一种增速模式,但有的人就觉得中国的经济不行了,这样的心态就是不了解新常态的表现。另外,在这个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其实是要追求效果的,即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要做好点,我们必然要做到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有的人可能要问,新常态来了,是不是说各个领域的新常态都来了?这样的问法不科学,也不严谨,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我们不能够滥用新常态概念。虽然不排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影响了其他领域的发展态势”这种可能性,但是我们不能混淆目前主流舆论里“新常态”的定义。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要了解和认识新常态,就是要避免这种误区认识,要从更深远的发展目光出发考虑,避免出现由于“误区认识”带来的对政策落实和推动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醒了我们“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不去研究如何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反倒是搞出一大堆所谓的“新常态”,冲淡了认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性,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这是执政作风不够务实,对经济新常态认识不够清晰,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了解不够深入的表现。我们自然是要提高认识,坚决拒绝的。

新常态虽然带来了一些新挑战,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机遇,我们不能只看到挑战就看不到机遇了。迎接挑战,更要抓住机遇,趁势而起,决不能把新常态当成了一个避风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就像长跑,距离远,过程累,难道我们就不跑了?你不跑了,你就落后了,别人就赶上来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战略布局,要有政策指引,因此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至关重要了,最主要的是要明白“十三五”时期我们还有艰巨的伟大的目标要实现,不能松懈和怠慢。可见,新常态不该成为我们对自己放低要求的理由,只不过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还是长跑,其胜利看的不是一段路程速度的领先,而是看全程的一个表现。甚至说参加“长跑”的“运动员”前面的表现不好,但是后面认识到这个新常态,适应这个新常态,并且引领这个新常态,那么依然是能够获得出彩的成绩。

不得不承认,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压力不代表是消极的,所谓洗髓伐骨,没压力哪来动力?有压力,也更能激发我们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最终带来的就是一种适应变化的“变化”。我们要有一种“求变”的态度,不能再固守一些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要把握大势,主动的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尤其是要明白,“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作者系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成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