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农改结出硕果 白云如何耕作中央农改“试验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1 12:29:00

据广东农业信息网消息:2014年,白云区被中央农办选定为广州唯一一个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在第一产业只占2.2%的白云区,农村改革纳入中央决策层视野,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白云区是广州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由广州的郊区发展演变而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特大城市城乡接合部特有的二元结构明显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城中村”较多、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基层治理基础薄弱。

历经两年农改试点探索,白云区在深化集体产权制度、经济发展机制、基层治理机制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白云特色的“新农村、新农民,新社区、准市民,新城区、新市民”农改路径。

A.发力集体产权改革,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2014年,白云区出台《广州市白云区建设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工作方案》试点农改,对集体产权改革着墨颇多,既有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也有集体收益分配权。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不稳定,监管机制不健全,是农村矛盾纠纷易发多发、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如何明析产权,白云区给出了“三权分置”改革答案。土地所有权在村、社两级之间的划分进一步明确,不同村社根据具体情况,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目前这项工作已在7个镇级试点村启动。

试点两年间,白云区完成实测面积近2万亩,占全区应确权面积13.4%,初步确认颁证面积近1万亩、户数2179户。通过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土地流转有序,并且促成了适度规模经营。

在寮采村,2015年上半年完成寮采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区级试点,摸清确权面积4300亩,确权户数1311户。在这个基础上,寮采村大力开发世外桃源度假村,流溪河边的1000多亩土地从农民的手中流转回集体,统一种植花卉、水果、蔬菜等。如今,已有机制保障的世外桃源度假村搞得有声有色,游客数量逐年攀升。

借力农改试点,白云区引导村集体推行股权固化改革,全区48个“城中村”,已实行股份固化的有40个,比例达83%。

通过改革,集体资产产权得以量化、固化,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出现财产权利,村民增收有了机制保障,不再出现股权频繁调整带来的周期性矛盾。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白云区在“三资”监管上较早作出改革铺垫。目前,白云区形成了区、镇街两级“三资”平台,建立集体资产交易和财务监管两个信息化平台,开展区级年度抽查审计、换届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对重大事项、重大合同、干部报酬、社员分红等重大事项实施审核,对集体经济组织合同、印章、财务、章程、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一制度、两平台、三审计、四审核、五统一”的管理体系。

截至去年底,全区“三资”平台累计交易量超3000宗,合同总价值较2013年平台建立前提升了95%,村集体资产总值增长27.5%。

在白云区大冈村,“三资”平台便发挥出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功能。2013年之前,村内财务比较混乱,一些集体出租物业被随意处置,甚至出现租金不增反减的怪现象。自从大冈村规划“三资”管理之后,在没有增加物业面积的情况,村集体收入从原先的2400万元/年,增加到3000万元/年以上。

B.明晰经济发展机制,集体经济激活壮大

白云区作为广州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长期以来产业层次和产业集聚度不高,传统物流、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业比重大,制造业动力偏弱。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靠土地、物业发包出租,发展方式粗放单一,效益低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亟需下一剂“猛药”。

农改试点期间,白云区因地制宜地将全区划分为农村地区、规划发展区与城市建成区,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寻求经济发展突破口。

在农村地区,适度集中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建成区的“城中村”,通过更新改造释放经济红利,促使城市形态、产业形态转型升级;在规划发展区,逐步实行留用地与产业对接同步规划和建设,为区域长远发展谋划高端高质产业。

放眼全国,白云构建这种经济发展机制有其独特性。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城市发展均衡度不一,导致农村地区、建成区和规划区等三种特点长期并存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机制也不可能一刀切。

如今这三种形态的经济发展机制已经在白云区取得一定的试点效应。在农业经营上,白云区寮采村、丰华园通过组织村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办起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并与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联动,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与整合。寮采村是探索现代农业的典型,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搞活了集体经济。5年来,寮采村集体收入从2010年16万元增加到2015年3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5010元增加到2015年10108元,彻底甩掉了贫困村帽子。

茶山庄“微改造”开始后,如今这里引进了一家知名企业,今年年底改造地块上兴建起一个现代化家居商业综合体。茶山庄改造是“城中村”经济发展的缩影。永泰村通过茶山庄改造,村集体不但获得物业经营使用费约30亿元,期满后物业归村集体所有,而且村里还可获得企业提供的旧村整治资金。如今走进永泰村磨溪小区,“三线”下地,新铺设路面光亮如新,小区楼盘外立面装饰一新,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留用地科学开发建设也进入了政府决策层面。今年3月份,钟落潭镇推出20宗留用地块进行阳光招商,吸引了大量企业前往洽谈。在留用地开发机制上,白云区将不同村社的留用地集中成片开发,统一规划,统一招商,实现土地有序高效利用,避免了过去各自为政、无序建设、低效发展的老路。

C.接棒基层治理改革,城市环境大变身

近年来,白云区基层治理呈现出两个“老大难”问题:一是“城中村”治理难,二是农村基层村社干部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其深刻原因是基层治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群众参政议政渠道单一。

去年底,同德街道田心村整村改造成功牵手万科集团。田心村在改造过程中,成立了田心村咨询委员会,致力于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解决村民改造疑虑。田心村从2012年启动改造方案以来,未曾见有村民违规加建行为。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田心村实行的基层协商民主可以为其他城中村解决村民矛盾带来启发。

实践中,白云区推行操作性、适应性较强的议事型协商民主,引导村“两委”班子依托各类村民群体,建立议事机构和相关机制,“事事商量、件件表决”,有效破解“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为农村社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寮采村则为基层协商民主提供了另一种参考样本。2010年,村里谋划建设休闲产业时,村“两委”牵头组织乡贤人士成立村民理事会,村里所有重大决策,经理事会协商一致、形成正式议题,再提交给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村“两委”还与村老人协会、妇女协会、商会、退伍军人协会等村民团体充分沟通。最后,使得村的各项重大决策符合村民意愿,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针对基层治理存在“撒胡椒面”、治理效果容易反弹等问题,白云区以石井街为重点,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整治,探索出租屋社会化管理、专业市场多元化管理、消防安全“三色管理”等有效做法,村社环境明显改善。

去年4月以来,白云区在提升石井整治经验基础上,在全区8个问题较多的街道开展“八街联动”综合整治,并同步开展“一街镇一重点村社整治、一村(居)一示范路创建”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由表及里,逐步解决“六乱”、“五类车”等顽疾,提升人居环境,实现基层社会“干净整洁平安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