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两项监测齐发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1 14:00:00

据安徽省土肥总站消息: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监测,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重视程度不够,监测点布设少、规范性不强等问题。日前,省农委办公室印发《全省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墒情监测实施方案》(皖农办土〔2016〕26号,下称《方案》),统筹规划、规范推进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建立300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600个省级土壤墒情监测点,基本形成覆盖全省主要农区、主要耕作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与土壤墒情监测网络。通过耕地质量监测,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定期发布耕地质量动态状况变化报告,指导科学种植与施肥管理;通过土壤墒情监测,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信息,有针对性提出适时播种、抗旱浇灌、排渍除涝、适期施肥等农业生产措施。

《方案》强调,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墒情监测是土壤肥料工作的基础支撑,是服务决策、指导生产的重要依据。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将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墒情监测与农情监测统筹谋划、统筹部署,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强化工作经费保障,确保监测工作落实到位。二要细化工作方案,健全管理制度。各地要结合实际、细化方案,科学布点、保障运行,确保监测点长期、有效发挥作用。建立规范的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布点、建点、取样、监测、数据汇总、审核、报告编写、信息发布、数据应用、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和技术要求,实现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三要建立评价体系,科学指导生产。结合监测,开展耕地土壤改良培肥、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试验,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评价体系,探索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条件下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建立不同生态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主要农作物水肥管理技术模式。强化监测数据应用,科学指导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