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关爱的阳光,助力追梦的旅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3 14:08:33

近日,柳州机车车辆厂的退休职工韩宝山心里特别高兴,原来他刚搬进了“新房”,这“新房”其实并不新,只是一套一楼的二手房,但老韩仍然挺开心,他说:“感谢工厂领导的关心和照顾,帮我们解决了房子的问题,以后带儿子出门就方便多了。” 老韩的儿子韩小宇患有先天肢体残疾,头部以下身体无法动弹,老韩家原先住在四楼,一直都是老韩背着儿子上下楼,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和老伴的身体都不好,带儿子出门变得越来越困难,换一套一楼的房子成了老韩最大的心愿。工厂领导了解情况后非常重视,亲自督办,经过多方协调,终于为老韩圆了这个梦。

一直以来,柳州机车车辆厂把安置残疾人就业当作工厂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安排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片”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政策,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关注、关爱残疾人家庭,想方设法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办好事、解难题。1984年和1994年工厂先后成立了柳州机车车辆福利厂和柳州机车车辆通用机械厂两家集体制民政福利企业,安置了近百名残疾人就业,勉励他们自强自立,激发残疾职工的工作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近年来,南宁铁路局和柳州机车车辆厂加大对残疾人企业的帮扶力度,拨付专项助残资金,为残疾人福利企业新增生产设备,帮助开发客车真空集便器检修、三阀一缸、油压减振器等铁路配件检修项目,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增加残疾职工的收入。2015年工厂残疾职工年人均收入4万多元,既为社会分了忧,也为残疾人家庭解了愁。

工厂为每一个残疾职工建立个人及家庭档案,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按照国家给予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及时为残疾职工及家属办实事、谋福利,如:申请减免个人所得税、办理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困难家庭子女入学等。同时,工厂工会、团委、人劳处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积极通过送温暖、青年志愿者助残、金秋助学、赠送康复器具等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目前,工厂已为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职工及家属配备了轮椅、假肢、手杖、助听器等辅助和康复器具,有针对性地为残疾职工及家属办好事,解难题,提高了残疾职工和家属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路局和工厂领导十分关心残疾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每逢重大节日和“全国助残日”,南宁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和工业公司领导到单位和家里探望慰问残疾职工,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此外,路局和工厂领导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将有困难的残疾职工列为帮扶对象,定期走访困难残疾职工家庭,给他们排忧解难。职工周长革因身患脑梗塞、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身体重度残疾,长期吃药治疗,爱人宋柳英无工作,生活十分困难,工厂领导将列为他 “一帮一”结对子包保帮扶对象,定期上门走访慰问。2016年春节期间,因家里突发火灾,周长革身体被烧伤、房屋被烧坏、轮椅被烧毁,财产损失上万元,工厂领导了解情况后,及时上门看望慰问,并帮助他向局残联申请了一部新轮椅,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工厂积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和文体活动,为残疾职工打造成长和发展的平台,丰富残疾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工厂与柳州市残联及院校联合开办电气焊,手语、摄影等各类培训班,提高残疾职工的岗位技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2012年4月,工厂组建了残疾人舞蹈队,从工业公司两家福利单位生产一线精心挑选出梁华丽、覃声磊、余勇强、田园、麦云卿、李军、潘杰华、余勇新、覃声俐等10名聋哑职工和肢体残疾职工吴世强组成了一支11人的“特殊舞蹈队”,并编排了一支讲述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舞蹈——《追梦》。

对于正常人而言,编排一个舞蹈节目要很长时间,更何况是对于这11名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特殊”的表演者。大部分聋哑人处在无声的世界中,几乎听不见乐声,踩着音乐节拍起舞十分困难,他们主要依靠手语的比划与编排者进行交流。在舞蹈老师教舞的时候,编排助理仇丽娟在一旁用脚去跺地板并用手语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每个节拍该做什么动作,该有哪些表情。每次排练中,仇丽娟总是把舞蹈音乐的音量调至最高,让他们用手去触摸音箱发出的震动、感受节拍。

队员们克服各种身体和生活上的困难,经过近6个月的艰苦训练,2012年10月,在南宁举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大型残联舞蹈大赛上,《追梦》一举获得最佳表演一等奖、最佳创作一等奖、最佳辅导一等奖、最佳组织奖四项大奖。主演吴世强说:“小草虽小,一样能铺成辽阔无垠的草原。”残疾职工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们始终相信:在平凡的人生中,每一份真诚的执着和奉献同样也是一道亮丽而夺目的风景。

工厂人劳处主任陶秋蓉说:“虽然我每天做的都是琐碎小事,但是我觉得这个岗位责任重大。作为沟通的桥梁,我是他们的亲人,能力所能及地多为他们办实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尊严,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强自立、回报社会,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我感到很自豪。”

(作者:孙赟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