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从一句古语看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7 14:58:4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生态问题引用一句古语:“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以此强调对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自《论语》,意指孔子只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因为用网容易一网打尽;孔子射飞鸟,而不射已经宿巢的鸟,因为它们需要栖息繁殖。这既是中国人博爱精神的体现,也对当下生态建设有重要的警醒意义。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古今中外不乏不尊重自然而导致天灾人祸,最终酿成严重后果的例子。在古代,由于居民长期毁林开荒、滥砍乱伐,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的森林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而当下,国内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能源紧张、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土壤流失、建设用地使用不规范、耕地锐减等问题时时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具有敏锐的前瞻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许多环境资源并非用之不竭,一旦用尽就无法再生;现有生态环境并非一成不变,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只有重视生态问题,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无视生态问题,则容易导致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乏力、环境恶化,给人民生存带来威胁,制约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

取之以时,即顺应天时,不一次用尽,给后续发展留足余地、蓄足潜力。一是树立大局观念,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如面对渔业资源紧张的问题,需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保护,严格按照时令捕捞,加强管控。二是建章立制,规划未来生态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发展方向。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切实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具体来说,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三是重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需要持之以恒,生态修复不能一蹴而就,面对当下严峻的生态问题,需积极实施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取之有度,即合理开发,不过度利用,准确把握好质变和量变的标准。一是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切实管理好水资源、用地资源。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活动。二是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三是倡导合理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应贯穿于日常生产的全过程,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要落实全面节约。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切实做到取之以时、取之有度,营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作者 朱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