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纪元

作者:王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9 09:04:14

2016年5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伟大时代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理论的不断升华。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则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也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对社会存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随着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最集中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每当历史发展走到关键转折点的时候,哲学社会科学往往能够发挥拨云见日般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既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党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从毛泽东时期开始便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理论成果。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

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今天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政治立场模糊,政治观念淡薄,政治觉悟低下,政治纪律散漫,生活腐化堕落,或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或为西方普世价值观摇旗呐喊,根本原因就在于丧失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欠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瞄准学术发展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王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