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到的“千年第一思想家”是谁?

作者:张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23 13:54:51

习近平在5月17日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到一个人在本世纪来临的时候,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猜猜这个人是谁?你可能会说爱因斯坦?抑或大卫·休谟?都不是。正确答案是马克思。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而排在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

这些都无可辩驳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实际上,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马克思往往就会“出场”。

以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为例。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只要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揭示其神秘性和规律的《资本论》就不可能“退场”。《资本论》非但没有过时,反而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对其成因林林总总的解释,实际上都没有超出《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原理。无论资本主义学者祭起多少“全球化”、“信息化”或者“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等新鲜词汇,《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都不会消失。

因此,不少西方学者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就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该书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

正如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所说,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具体到我国,可以说,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入侵和国门被打开,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志士仁人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纷纷把眼光转向西方。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产生了一大批名家大师。

反观当今的我国,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却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而“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正因为此,马克思才无愧于“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恩格斯语)

(作者 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