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学风:著作等“身”,更需著作等“心”

作者:张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23 14:05:17

习近平5月17日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有的同志比较激烈地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

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

崇尚精品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的马克思主义,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原因何在?因为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劳动,曾多次修改手稿。拉法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下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实,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决不谈论这个问题。他决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过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做法。”

严谨治学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反之,“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这说的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淡泊处世,静心思考,耐得住寂寞,“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因此,进行学术研究要求真务实,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毕竟,唯有下得苦功夫,方能求得真学问。

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相比之下,我们一些研究在这方面的努力就远远不够了。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

注重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在东方价值中具有重要地位,“无信不立”是中国人民恪守的理念。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家认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包含着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准则即是其中之一。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习近平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诚信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讲求责任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习近平曾说,文史哲研究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不断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是当代学术研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马克思也说过,“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不仅是著作等身,更要著作等“心”。

(作者 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