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亿人口。看到这个数字,您想到什么?您可能会以为这是哪个人口大国的人口吧?事实上,这是中国截至2015年底的老龄人口。这个数字接近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的全国人口,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在全国13亿多人口中占比约为16.1%。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除了规模大,中国的老龄化还表现为速度快。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人口数据,1990~2010年世界各国老龄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2.5%,中国为3.3%。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到一百年,比如法国115年,美国60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而中国仅用了18年时间。
以上种种清楚地告诉我们,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究竟该如何应对呢?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暮年夸父犹追日,皓首丹心勉自强”。习近平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应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搞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等政策,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政策法规,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长期照护保障等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等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老年人具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经验的积淀。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众人拾柴火焰高”。习近平强调,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完善制度、政策,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凝聚合力,保证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才能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