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陈偿建言南海珊瑚礁修复:构建珊瑚礁型海洋生态牧场

作者:张陨璧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6-02 18:23:21

专家陈偿建言南海珊瑚礁修复:构建珊瑚礁型海洋生态牧场

三沙七连屿赵述岛上长势喜人的草海桐。(中国日报 张陨璧摄)

中国日报三沙6月2日电(记者 张陨璧)日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西沙、南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研究站站长陈偿就西沙群岛珊瑚礁修复接受《中国日报》采访表示,其核心就是恢复重要生态功能生物种群及建造适宜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

陈偿指出,前些年大规模的长棘海星和病害的暴发,使得西沙活珊瑚的覆盖率急剧下降,同时部分渔民长期过度捕捞和简单粗暴的作业方式使得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具有重要功能的生物种群日渐萎缩,因此目前西沙群岛珊瑚礁修复首先需要重建珊瑚生存的生态体系,而其核心就是就是恢复重要生态功能生物种群及建造适宜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

“在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的生长与繁殖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退化的生态系统中则是海草处于优势地位。草食性珊瑚礁鱼类的种群多样性和大小控制着海草、海藻的生物量,因此鱼类、贝类、海参等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大小是决定珊瑚礁是否健康或者是否能够恢复的决定性因素。”

据研究,健康珊瑚礁中平均鱼类生物量约1000千克每公顷,但濒临崩溃的珊瑚礁鱼类生物量只有约100千克每公顷,因此珊瑚礁恢复的第一步取决于这些物种以及它们所提供的生态功能是否能够回归。由此,陈偿提出“珊瑚礁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协同修复”的设想,他建议选择特定海区,固定退化海区珊瑚礁底质,投放新型人工生态礁体群,增殖放流功能性礁栖生物,适当进行珊瑚移植,加强珊瑚幼体的自然附着,抑制和扭转修复区向海藻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加强珊瑚病敌害防护与环境监测,最终构建稳定并能自我调整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核心是以点带面,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通过重构珊瑚礁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促进珊瑚幼体的自然回补与生长,并通过示范区辐射和带动周边海域的自然修复。

此外,在管理和组织模式上,陈偿建议群策群力,全民参与,政府投入引导财政并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和公益基金等投入部分建设资金,科研机构负责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基层渔民和志愿者进行日常管护,企业和政府共同实施后期开发与利用。“通过构建人工生态岛礁,带动周围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并逐步推广,最终彻底扭转西沙群岛珊瑚礁退化趋势,打造‘美丽三沙’、‘幸福三沙’的靓丽名片!”

(编辑:程尔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