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讲述陌生人的相遇:传奇大提琴家马友友证明音乐治愈与融合的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6-15 04:33:35

人们总是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总是能跨越文化与种族的壁垒,激起我们共有的、最原始的情绪。

但是,它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著名的大提琴家马友友用独特的方式探索着谜底。在过去的16年间,他一直致力于用音乐创造一种实时的国际化体验。而得出的成果,就是“丝绸之路合奏团”。丝路合奏团的产生源自一个大胆的想法:集合50位在丝绸之路的土地上成长的音乐大师们,看看这条连接中国与地中海区域的古代贸易通路能孕育出什么样的音乐杰作。

用音乐讲述陌生人的相遇:传奇大提琴家马友友证明音乐治愈与融合的力量

2000年,这项被学者称为“音乐界的曼哈顿计划”的事业从美国马塞诸塞州的雷诺克斯市起步。本周五在纽约发表的纪录片《陌生人的音乐:马友友和丝绸之路合奏团》则完美地记录了这项计划的成果。这部纪录片远远超过了父辈们那种平平无奇的音乐会电影。因为就像马友友所说,音乐本身与这部电影表达的内容比起来,只能说是冰山的一角。

首先,电影中展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尝试:不同的乐器以马友友强有力的大提琴音为锚,被组合到了一起。这些有上百年历史、甚至更加古老的乐器可能从未同时出现在一场演奏中;它们包括着中国的琵琶,波斯的艾捷克(胡琴的一种),阿拉伯的乌德琴(一种11-12弦的诗琴),叙利亚的单簧管,西班牙北部的加利西亚风笛,印度的塔布拉鼓,亚美尼亚的双簧杜读管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与大提琴合流,共同创造出了和谐的乐章。

最佳团队

除了各具特色的乐器,演奏者们与马友友一样,也都是自己领域的超级巨星。在全国顶尖的民族音乐家和音乐学者的帮助下,他们被发掘出来并聚集在了一起。

“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并不需要去远方寻找。”马友友告诉中国日报,“在纽约皇后区,就能找到用波斯风格演唱的沙什马贡(Shashmaqam,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地区的民族音乐)音乐家,还有为四万多名乌兹别克斯坦听众献唱的明星,他们在那里开着自己的餐馆;在新泽西和湾区,分别住着相当数量的蒙古人,与大概六万名阿富汗人,而我们要寻找的人就在其中。”

马友友说道,“当然,如果你到远方寻找,你能找到有难以置信的杰出才华的音乐家;不过如果你向身边看看,你也一样会发现这样的人。因为我们是一个‘世界国家’。”

他还说,“这样的音乐结合体会有好的效果,是因为我们有适合的观念。我们的价值观不会是‘我只关心我的文化,它是世界最好的文化’,而是‘我知道一些对我来说极为珍贵的东西,而我希望与全世界分享这样宝物;但是同时,我也对世界充满了兴趣,我希望能从更广阔的世界中学习、汲取更多的东西。’当你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你就掌握了组建一个合奏团的核心。”

从一开始,马友友和他的合作者们就意识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每个人的所知都是有限的。“我们没有想成为任何领域的世界专家。”马友友说,“我们所做的就是学习和创造。最有效的教学发生在你在学习的时候,而最优质的学习则发生在你与他人分享所学到的知识的时候。因为有着这样想法,对音乐家们来说,就可以更容易的对彼此请教,‘你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你能教教我么?’”

当不同的民族形态在一起发生碰撞的时候,一些微小的障碍也不免存在,波斯独特的音阶组成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与一些我们更熟悉的音乐种类不同,波斯的音阶系统囊括了不存在于钢琴上的音符。换句话说,也就是熟悉西方音乐的人会觉得是走调的音符。针对这样的问题,马友友解释说,“所以事实上,有些听起来不同,或者是有点奇怪的地方,你需要把它变得优美。也就是说,会有那么一瞬间中你从‘哦,那个E音节是一个走调的音符’变成了‘哦,我喜欢那种声音’,而你就置身于这一瞬之间。”

音乐魔力

马友友丝绸之路合奏团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是很多乐迷从未接触过的。从部落战舞,斯特拉文斯基芭蕾,到蓝草土风舞会,马友友合奏团作品所带来的多样音效青出于蓝而又胜于蓝,让聆听体验充满魔力。

“音乐就像神奇的特洛伊木马,”电影导演摩根·内维尔这样评论道,“因为音乐承载了历史和情感,对我们电影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工具。它让我们能够引领观众踏上奇妙旅途,我们甚至不知这段旅途会去向何方。”

《陌生人的音乐》跟踪拍摄了合奏团四位音乐家的寻根之旅。从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袭,到可怕的人道主义危机,故乡是他们曾经与各种艰难险阻抗争的地方。

影片的四个章节由音乐作为主旋律贯穿始终,用演奏者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音乐可以消除地理边界的力量,无缝连接了地域间悠久的传统并孕育了希望。

“我们尽力创造了一个微观世界的模型,让观众们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不仅可以一起创造,还可以凝聚成一个可以做很多有意义事情的集体,”马友友说道。

马友友口中的“有意义的事”便是足以让观众兴奋地说,“是的!这就是我们的音乐!是我们家园的一部分,是我们星球的一部分!”

马友友丝绸之路合奏团的另一创办初衷是成为一个可以带来社会影响的文化组织。马友友说,比起具体他们在做什么,他更关心怎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陌生人的音乐》跟踪拍摄了合奏团一位新成员,来自叙利亚的黑管演奏家Kinan Azmeh。他曾是国内极具潜力的音乐才子,2012年却因在约旦难民营给儿童创办讲习班而被流亡海外。

最好的时代

“当你认为根本没有时间聆听音乐时,正是你需要音乐的时候,”Azmeh在电影中说道,“人类需要哪怕只有一瞬间的快乐,然而现实总是让快乐来之不易。”

Azmeh继续说道,“当叙利亚革命刚开始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正在经历的感情波动是远超于我可以用音乐表达的。人生的旅程就是一直寻找自己的声音,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找到的时候,它又变了。”

《陌生人的音乐》仅仅是冰山一角。马友友说这部影片已经被翻译成阿拉伯语版并计划于接下来的几个月到几年内开始在所有难民营展映,直到“没有群体再被社会区别认知为数字和公害之时”。

“我们想表达的不过是:请三思。如果我们都摒弃‘我害怕所以我要建筑围墙’这样的想法,我们是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发掘人性的。当你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人们的面庞,你是可以在地方社区和难民社区间建立起沟通桥梁的。确切的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每个人的生活。”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音乐!是我们家园的一部分,是我们星球的一部分!”——马友友,大提琴家以及丝绸之路合奏团创始人)

当边界相融

叙利亚难民危机 “可能不是一个政治上可以解决的问题,更不可能是经济上可以解决的,但文化上却可以带来巨大的创造性成果,足以激活整个社会。美国社会就是这样不断被激活的,每一代移民的迁入都为社区带来种族和文化边界的融合,正是这样的融合创造了无限生机。”

《陌生人的音乐》跟踪拍摄的另一位合奏团成员是世界著名琵琶演奏大师以及中国民乐传播大使吴蛮。她将观众带到了中国文化古都西安,去探索那些尚存却处于濒危境地的中国传统民乐。

吴蛮出生于杭州,这位从13岁就开始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就读的音乐神童在1990年移居到了美国。游离于中美文化之间,让她很难定义自己的归属。

“在美国,我弹奏中国乐器,又来自中国,所有人都认为我就是个中国人,”吴蛮说道,“但在中国人们又说 ‘哦,你是个美国人,你不了解当今的中国’”。

马友友这次让陌生音乐家们相遇的实验产生出了别样的火花,激发了无限深沉而又广泛的回响,正如他演奏的那把1712年制成的意大利大维多夫·斯捷蒂瓜瑞尔斯大提琴。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在不同之中合作并建立信任,”马友友说。

《陌生人的音乐》于6月10日起在北美指定影院公映。

实习记者:孔闻峥 祝韵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