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贵州答卷:巧打生态牌 乡愁能生金

作者:娄大韬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2016-06-15 17:19:41

贵州湄潭县金花村“经营乡村”深化农村改革试验

巧打生态牌 乡愁能生金

多彩贵州网讯 在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有一个景点叫“七彩部落”,他们的经营理念很独特——向城里人“卖”生态和乡愁。

他们的经营效果很好:“日平均接客五六百人,好的时候上千人。”年轻的村支书冯燕青说,2015年“七彩部落”人均纯收入达16400元。目前,“七彩部落”已有乡村餐馆15家、乡村宾馆6家、乡村酒吧5家、乡村超市4家、特色小吃店15家、特色商品展示馆2家、农村电商2家。直接增加餐饮服务、卫生保洁、停车场管理等岗位220余个,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

理念:从“生产茶叶”到“经营乡村”

“七彩部落”的前身叫大青沟组,原有73户人家,274个村民,祖祖辈辈种茶为生。如今在村里统一组织下,从生产茶叶迈向经营乡村。

他们以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作社为平台,村民们集体搞起了生态旅游公司,自愿将茶园、古树、民居、山林等通过合作社打包作为公司“生态股”。每家还可以1至5万元入现金股。公司制定了“1432”的分红模式:即将旅游开发公司运营获得利润的10%用于73户人家以生态环境入股的分红,40%用于47户出资人家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及旅游开发公司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20%上交村旅游开发公司用于全村旅游发展基金。全体“村民”变“股民”,实现就地经营乡村。“试运营第一个月,我们家共拿到分红800多元,其中生态资源股分红57元,现金股分红660元,二次分红110元,总共800多元。”村民徐学良说。

项目:从“吃饭钓鱼”到“推销乡愁”

湄潭县抓住国家新一轮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和全省第五轮农村改革试验试点机遇,把经营乡村作为乡村升级发展的突破口。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金花村“七彩部落”在经营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改农家乐“吃饭、打牌、钓鱼”老三篇,实施个性化经营,重点满足消费者到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需求——将唐宋的蓑衣,明清的竹耙子、风簸,现代整洁的新农村等生产生活人文要素打造为经营要素,建设“七彩系列”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亮点。还筹划深度游,营造真正能留得住游客的旅游产品。利用400亩茶园、145亩耕地、712亩山林、120亩旱地等生态资源股份的优势,推出一系列茶文化体验,园区所有餐厅将主要以茶宴为主,游客不仅可以亲自采茶、炒茶,还可以体验到茶叶泡脚、茶叶沐浴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在乡村生活中享受田园“生态”。

他们挖掘历史文化,在两棵生长于道光年间的古树相拥而生,打造成了一道“爱情长廊”,经营“七夕”爱情纪念、户外婚礼等旅游项目;又在几栋彩色房屋背后的一棵千年神秘的红豆杉下,让村里老人和游客许愿怀旧,体验“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的诗意“乡愁”。

“七彩部落是我们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产业调整的一次尝试,整合资源、统一管理,以集体生态资源入股这种经营模式,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冯燕青说。

幸福:从“外出打工”到“家人团圆”

“七彩部落”建成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返乡了。村民徐家文以前在外做销售,现在回来利用自家房屋经营起了家庭旅馆,他家里住房共有两层,很多房间常年空置,他和家人投资了15万元,把空房翻新装修,整理出6间房间对外开放,每间房间每晚128元,节假日期间几乎都没有空房。

伍云钢是土生土长的大青沟人,以前在外经商,一家人聚少离多。七彩部落让他看到了商机,回到家乡加入了合作社,把自家4.5亩山林等资源交给合作社作为生态股,现金入股一万元作为原始股,再把自家承包的8亩茶园流转给合作社经营,自己从合作社里返租自家的130平米的黔北民居,投资40万元改造,搞起了乡村餐饮业。

“从营业至今,基本月收入达三四千元,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又可以在一起了。”伍云钢高兴地说。

群众就地就业创业,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空心村等问题,村民们更依恋家乡,爱护家园。除了文化生活外,村民自治开展“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庭院”行动,村庄干净了、变美了,群众精神爽了。

如今,昔日清冷的“鬼打湾”大青沟,变成今天的“七彩部落”,实现了“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人人能就业、年年有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