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穆迪和标准普尔两家国际评级公司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引起国内外关注。主权信用评级应对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债务状况和经济增长前景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但上述两家公司对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调整并不客观公正。这里以穆迪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穆迪公司对我国信用评级展望作出调整的第一条理由,是政府债务导致财政状况趋弱。从国际比较看,这完全站不住脚。2015年我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约为40%,远低于美国约75%、日本超过200%和欧元区90%的水平。有关调查显示,无论按宽口径还是按窄口径计算,我国主权资产净额均为正值,这表明我国政府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主权负债。此外,穆迪公司简单地认为我国政府债务水平上升,却没看到这与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密切关系。我国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目的在于降低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同时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就业、脱贫等公共服务和民生支出。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均处在安全、合理区间,完全有实力和条件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穆迪公司对我国信用评级展望作出调整的第二条理由,是外汇储备下降带来负面影响。从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看,这一判断显然是片面的。从变化趋势看,我国外汇储备从2014年6月开始有所下降,但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企稳回升,外汇储备降幅收窄,2016年3月外汇储备余额较上月增加102.58亿美元。从变化原因看,外汇储备下降与人民币贬值引发资本外流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企业合理的资产再配置以及外汇储备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2014年以来,我国企业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和并购。2015年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项目达到593个,累计交易金额40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境外并购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外汇储备下降所代表的并不是国际资本大规模撤出,而是中国企业正在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是中国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表现。
穆迪公司对我国信用评级展望作出调整的第三条理由,是推动改革存在不确定性。事实上,任何一国的结构性改革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当前,我国的改革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党和政府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在一些国家改革进程停滞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预算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司法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财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事实证明,我国改革前景光明,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
此外,有评级公司认为“中国投资占GDP比率维持高位,信贷规模增长持续高于GDP增速,且信贷增速加快”,这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这个观点一方面忽视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较高比例的投资是必要且合理的;另一方面没有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而且投资结构正加快优化。
可见,一些国际评级公司对我国评级展望作出调整的理由站不住脚,特别是对我国近年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依然较低的现状视而不见。还应看到,各国国情差异很大,如果仅从数字出发作出判断,难免会有失偏颇。为了使评级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不妨在下结论之前多研究一下各国的具体国情,多做些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
(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1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