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 张敏
2016年6月17-21日,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亚欧三国之行中先后出访塞尔维亚、波兰,这是近3个月内,习近平第二次出访中东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如此密集的高访安排,凸显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在双方外交大格局中的战略意义。依托“16+1”机制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双翼,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成效显著,进入提速发展阶段。此访堪称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一次“提速之旅”,呈现出以下几大亮点。
首先,为“一带一路”倡议与“16+1”机制有效对接“添薪提速”,开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开始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2012年4月开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成功举行了四次领导人会晤,目前正在积极落实和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这种跨越了不同地域、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务实合作新模式,致力于实现中国、中东欧国家和欧盟三方共赢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中东欧国家的积极响应。中东欧16国全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已有7个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实现“一带一路”与“16+1合作”的有效对接,为中国—中东欧合作列车装载了“超级引擎”,当前构建战略关系的时机日趋成熟。习近平对塞尔维亚的访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是32年来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塞尔维亚的首访,同时开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关系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时代。塞中双边关系创下两个第一:在中东欧国家中,塞尔维亚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关系,也是第一个与中国构建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其次,着力打造和提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中的“领头羊”和“桥头堡”国家地位,通过树立合作典范,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夯实和实现中东欧国家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和跨越式发展。这次出访,完成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谊的战略性升级,着力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中“领头羊”和“桥头堡”。出访首站,塞尔维亚的领头羊作用寓意深刻,中塞双边关系发展出现新契机。2016年6月18日,中塞两国签署的第一份合作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紧接着双方又签署了工业和技术合作协议,达成了一大批国家和国际道路基础设施、农业、国防、电信技术、电站建设、银行合作,科教项目、贝尔格莱德污水处理项目备忘录等一系列文件,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的第一个战略伙伴”。
此访的第二站波兰,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中成功扮演着桥头堡。华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地和“16+1”机制开创地。近年来波兰的桥头堡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中东欧最大国家,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东欧国家中唯一的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此次访问必将推动中波关系迈入新台阶。
第三,中国对欧政策“向东看”战略布局进入早期收获阶段,此次出访将为扩大经贸投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描绘务实合作新方案“添薪提速”。“一带一路”战略收获早期成果,首个利用中方贷款实施的项目—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已经竣工通车,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现代化改造和重建项目于2015年12月23日举行了启动仪式。中匈、中捷之间先后开通了直航,多条中东欧班列投入运营。今后双方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
可以预见,中国与中东欧合作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阶段,未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将在经贸、科技、文化传媒、教育等多领域建立多元利益共同体。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框架下,促进中东欧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不断实践中国对欧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贯支持。